数学教学应激活思维,激发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苑书莲
摘 要:兴趣是求知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动手操作;鼓励质疑;巧设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48-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激活思维,激发兴趣,让孩子轻轻松松学数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研究的焦点。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意志及探索创造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热情,促进学习主动性。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拿一个漂亮的小风车在讲台上玩耍,学生一片哗然,都想要老师的小风车玩一玩。于是我因势利导,对学生们说:“咱们班30多人,一个小风车怎么够玩呢?老师教你们做风车好不好?”孩子们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于是我把那漂亮的小风车拆开,同学们仔细观察,原来风车的扇叶居然是由长方形、正方形纸做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制做过程,就连每一张纸的每一步变化他们都注意到了。在学制风车的过程中,学生们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点;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风车转动时,所转路径是个圆。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就做成了自己喜欢的小风车,在愉悦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生活情境中,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如教学“凑10”的认识,我拿出10块糖,对同学们说:“妈妈买回10块糖,将要分给哥哥和妹妹吃,你能帮兄妹分一下吗?”有人说:“哥哥5块,妹妹5块,这样公平”;有人说:“哥哥4块,妹妹6块,哥哥应该让着妹妹”;还有人说:“哥哥3块,妹妹4块,还剩3块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体现了人文精神,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关爱。
三、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数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等,使他们用不同的感官接受知识和信息,让他们在动手中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手的运动又促进了脑的灵活运用。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立方体图形”时,我给学生准备了“百宝箱”(箱子里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指导他们按下面的过程来操作探究,寻找规律:
看一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形状,了解不同形体的特点。
摆一摆:让学生把同种形状的实物分组摆放,进一步了解形体特征。
比一比:学生通过不同实物形体比较,加深了解形体特征。
摸一摸:学生根据形体特点,从“百宝箱”中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摸出来,分组摆放,深刻感悟形体特征,感悟曲面和平面的不同。
赛一赛:四名同学用球拍托着四种形体实物比赛走,看谁走得快,比赛结果充分显示了圆柱和球体容易滚动的特性。
拼一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拼出了形状各异的立体模型。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
四、鼓励质疑,发展兴趣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才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善问”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头脑在变复杂,智能在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问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那些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不但给予适当赞扬肯定,而且还要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培养求异思维,发展其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人民币优美的图案,各种文字深深吸引了学生,于是班上一位很不显眼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外国的钱币也是人民币吗?古代的钱是什么样的?”这些知识虽不在教学范围,但老师无法抹杀孩子可贵的好奇心。于是我当众表扬了他,并让全班学生先回家搜集资料,再交流。经过交流孩子们知道了美元、日元、英镑……知道了古代最早的钱是天然币、刀币、方孔钱等等,直到现在第一套人民币;知道了中外钱币的人物有毛泽东、富兰克林、莱特兄弟、格林兄弟……我向他们讲述了这些伟人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兴趣盎然。
五、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教学时,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练习形式如下:
(一)做游戏:
给房子找主人(将符合房子要求的算式请到时面去)
(二)勇敢挑战:
1. “1”对“1”:学生2人一组,任意结组互问互答,一分钟之内,谁把对方算式算错了就为输家。
2.小组对抗:几个小组之间相互出题笔算,交换计算结果,错题最多的组为输家。
3.男女生分两组:老师板书20道计算题,5分钟之内交出计算结果,看哪组又对又快。
(三)智多星:
1.树上有9只鸟,又飞来6只,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2.明明站队时前边有8个人,后边有7个人,明明这排共有几个人?
3.南瓜地里一共有12个南瓜,兔妈妈让小白兔用车把南瓜分两次运回家,一次不得超过8个,那么小白兔有几种运法呢?
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自我完善,把学习兴趣推向高潮,数学技能得到升华。
使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老师的殷切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课堂建设成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更是学生摄取知识的天堂,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