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是助推学生学习的关键力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基础学科中一门学科,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认知能力特征相结合,来设计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兴趣;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哪一学科都离不开兴趣的指引,如果没有兴趣,则学生就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仅仅依靠老师的努力,没有办法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兴趣不足,学生的耐力也会减少,加上老师和家长不及时进行监督,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快就会下降。所以,教师想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简析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则
  (一) 坚持适应性原则
  教育部门已经通过分层的研究和检查点设计,适合于小学生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启发性数学,即小学数学的难点,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学,建构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恰当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一些深奥而困难的课题让学生去克服,势必引起学生抵触学习数学的情绪,激发兴趣无从可谈。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阶段小学奥数比赛十分突出,有些问题就连大人都解答不出来,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极容易引起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错觉。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清楚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兴趣,就应在激发其兴趣中,遵循实用性原则,不要盲目的跟从,要具备创新性、发展性,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真正激发,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坚持发展性原则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只为了让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去了解,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數学学科的特征相结合,同时根据社会生活,来对学生持续性的、耐久性的兴趣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优化,在激发其兴趣时,不能奥数化,要符合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既不要太难又不要太简单,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持续、发展的兴趣。当然,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到富有挑战性,而且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有趣和有效。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有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保障学习兴趣的发展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分析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 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什么事情开头都很难,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解,吸引学生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虽然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如果教师能用一些他们熟悉的内容来解释和指导,学生就可以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授数学“利息”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同学们,父母赚的钱一般是放在家里还是存放在别处啊?”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多数时候是将钱存放在银行里面。然后教师再接着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将钱存放在银行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部分学生会回答:“将钱放在银行里非常安全,不会被偷,最重要的还能产生利息。”因此,巧妙的设计导入环节,学生可以对“利息”一词进行初步认识,还可以迅速地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利息”的概念有了大概的理解。
  (二) 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让学生进行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直觉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学习难度适当,则很容易提升学生的兴趣;相反,如果难度太大,就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进行着重分析,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将视频图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或让学生扮演角色等,从而将数学问题实现情境化。许多研究实践证明,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会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相应的氛围中,这对于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
  (三) 结合数学实际操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抽象性的特点比较强,对于抽象和直觉的转变,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实现,使学生慢慢适应数学思维,从而灵活的转变数学的抽象性和直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体验成功并获得参与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矩形和正方形”时,首先,让学生依据经验画图,然后让学生用剪刀剪出自己的画,比一下谁剪得好。其次,学生在观察这些图形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实际充分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内在力量,提高生活技能。例如,教师在对“四则运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四则运算进行尽快熟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相提问并快速回答。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互相比拼。比拼的气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很强,每个人都很投入。此种方式也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抽象性非常强,生活是直观的、可触摸的。在抽象数学与直觉生活之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进行更好地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不断加强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梁红秀.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3]尹智娟.管窥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读书文摘,2016(15).
  作者简介:
  吕升仕,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