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心理特征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成新 郭 峰
一、高校教师心理特征分析
(一)学习动机分析
1、获得资格证书以满足职称晋级的需要
随着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影响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纷纷规定要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要有相关的教育技术资格证书方可评聘职称。因此高校教师都有参加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迫切要求。
2、扩充竞争实力以满足竞争上岗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各高校为了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教学技能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通过进一步学习来适应激烈的竞争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抵御单位竞争上岗带来的下岗危机,成了高校教师很重要的学习动机。
3、增强知识技能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工作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层出不穷,工作中的挑战愈来愈多。高校教师明显的感到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而没有足够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将很难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1、高校教师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的劳动成员,其学习与个人的发展、家庭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技能对社会和自身的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另外,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经验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产生了将这些经验提升到理论上加以总结的要求,就产生了系统学习的愿望。
2、高校教师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也是为了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从而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再实践,使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再提高。高校教师来自于教学一线,对教学环境及过程比较熟悉,这使得高校教师在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缩小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能尽快地建立起所学知识同自己教学工作之间的联系,把这些新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当高校教师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了效益时,这种效益对高校教师的学习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高校教师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经验的多少,知识积累的程度,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都会影响理解知识的水平。高校教师的生理、心理机制发展俱已成熟,生活、教学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因而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不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是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抽象概括的基础上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特点使得高校教师对知识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意义识记能力的提高以弥补因年龄大而机械记忆能力减弱的不足。
4、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学习自制能力
由于高校教师生理、心理的成熟,使得其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增强。所谓随意机能,即指当相应的外界刺激物没有出现,没有发生较强的作用或是在无关刺激不断干扰的情况下人凭着自己的意志和主观努力把它呈现在自己的头脑中。人的随意机能愈强,心理水平就愈高。高校教师的随意机能远比其他学习者强,即其善于排除干扰、聚精会神的特征明显强于他人。而且,高校教师的个性已比较稳定,个性结构中的意志特征使得其有着较强的学习自制力。
二、基于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的培训模式探索
(一)案例教学培训模式
对于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应是,理念的东西听的太多,感受的太少,所学技术与教学实际应用脱节,缺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以至感到一片茫然。而贯穿教育技术理念的教学案例,是连接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桥梁的具体表现形式。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让高校教师切身体验怎样将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学会将之迁移到自己教学中去的方法。授课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受训教师挖掘自己的应用案例,并将这些案例加以整理、完善,组建教育技术培训案例库,与全体受训教师共享,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从而真正促进受训教师充分利用所学教育技术对课程进行整合,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自我反思培训模式
通过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认知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自我反思模式一方面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自觉反思,同时它本身又是进行教师培训的一种模式。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要求受培训教师自我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如何开展学习和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挖掘和发现受训教师隐含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这比单纯地从培训中学到知识更为重要。受训教师可以通过写日志的方式反思自己,利用与其他受训教师交流的机会学习他们的经验。
(三)内容整合培训模式
内容整合培训模式不单单是培训技术或是培训知识,而是将教育技术的培训与现代教育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统一于同一个过程之中,使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同时扩大受训教师的视野,提高培训的实效。这种培训模式强调在学习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与教学思想的转变整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提高某个方面。内容整合培训模式不但应该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更应增进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教育意义的理解,使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切实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探讨
策略之一:根据教师工作需要开展教育技术培训
首先要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经过培训,使教师能够进行文字处理,能够上网浏览,能够使用一些工具软件。因此,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让教师学会文字处理,还应让教师学会录入电子教案;不仅让教师学会PowerPoint,还应让教师学会制作教学电子幻灯片;不仅让教师学会上网,还应让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不仅让教师学会制作网页,还应让教师借助于网页发布自己的成果、自己的经验与反思。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没什么不同,但目的是不一样的。由于目的不同,不仅选择培训内容要考虑教师工作的需要,培训过程也发生了变化。
策略之二:以“课件制作”为主体实施教育技术的全面培训
在培训中,很多机构把受训教师能否自己制作教学课件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有些学校甚至把教师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课件作为培训目标,汇报工作时就谈我校有多少教师能够独立地制作课件,甚至于人人都能制作课件,而这些课件绝大多数花费时间长,质量差。从培训的角度看,要求所有教师或者是大多数教师去编制课件,既没有把学科教师的优长之处发挥出来,又因制作耗时多、质量差的课件而进行了大量的无效劳动,还会使很多教师望而生畏。因此,对大多数教师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写出课件的文字稿本。
策略之三:恰当地使用考核机制以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性
考核是保证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外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会使被激励者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也就是说,考核会使教师为了通过考核而去学习并且应用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被迫”参加培训,促使教师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教育技术的价值。在考核中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采取“作品式”或 “任务式”的形式促使考核与教师的工作任务结合在―起,二是把过关性、达标性的考核与学科常规性的工作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明确学习的目的不是达标,而是在工作中不断使用教育技术。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