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 燕
摘要 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诱发阅读 故事迁移 阅读兴趣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所见。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邀游。
一、怎样诱发阅读的兴趣
1.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
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2.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3.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示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学生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从而使他们喜欢课外阅读。
二、怎样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课内带课外。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指导读书方法。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订读书计划。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3)领悟读书要求。①要“眼到、心到、手到”;②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③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④要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②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也不能只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③品味性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
3.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①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②摘录笔记。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③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