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引导 乐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丽娟
一节科学课的成败,虽然主要表现在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上,但更重要的却在教师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善于引导,就会给学生指明全新的视角,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新发现的成功喜悦。
一、营造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经历,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索新知的重要过程。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精神、科学的探究态度和科学的探究方法,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充满信心、愉悦地跃入充满智慧魅力的科学乐园呢?
1 小心翼翼地呵护“火种”
“好奇”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创造行为的重要个性品质。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对事物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人们不断地追求新的发现。在《有趣的食物链》探究中,有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又不是很有信心,我鼓励他:“你为什么不动手实验一下呢?”于是他大胆做起实验,虽然实验失败了,我还是肯定了他敢于猜想的优点,不动手怎么知道结果呢?
教师要给孩子们的发现以表现的空间,并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去欣赏他们的“好奇”,教师应成为孩子在探究新知路上好奇心的守护神!
2 千方百计地燃起“火花”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引领儿童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最好动力。儿童虽然天性好奇,乐于探究,但是对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不会感兴趣的,只会应付了事。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杠杆》一课的教学,教师设计一个“比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术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就能激发学生研究杠杆“原理”的兴趣。
3 满腔热情地关注“生成”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活动。正是由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方案。从另一角度看,学生是具有鲜活个性的生命体,生命是有差异的,生命是具有潜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认知差异。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想不到的“意外”。因此,教师必须关注生成,满腔热情地善待生成,使课堂不断生成的故事成为学生互动交流、深入探究的重要资源。教师还有责任调控、筛选、升华生成,使新生成的课堂资源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探索,提升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服务。
三、巧妙灵活的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探究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既领会得深,又学得快,学得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精心指导,学会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涉猎,引导学生联系其它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多途径搜集、整理资料,掌握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如:教《燕子南飞》一课之前,可向学生提供《候鸟》一书,或介绍学生上图书室借阅有关鸟的书籍,拓展知识视野和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 真诚耐心地等待“发现”
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在纷繁杂乱的问题情景中学会捕捉信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会学习的开始,孩子们能主动地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学会思考,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即便开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但也不可以一言否之,应耐心地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思考。即使孩子走了弯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十分可贵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错的原因,而探究学习中最主要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评价作用。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等待,期盼着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发现”。
3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序“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渐进发展的过程,如教师能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旦由旧引新,已是水到渠成;再逐步加深,逐步拓宽,有利于新知识的接纳。教学坡度小,便于教,也便于学。如: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小猫钓鱼”的游戏引入磁铁,然后鼓励学生从亲身经历入手,在“玩”磁铁中亲历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过程,接着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接着进行“磁铁在哪种情况下吸得多”的探究活动。这样有序的安排,一个比一个有趣,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的投入探究学习。
4 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研讨风气
研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合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研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非,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四、打破课堂的约束,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主张要“解放小孩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现今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当做出积极变革,从“替孩子想”变成“教孩子想。”在课堂上,教师适当放手,让出活动空间,留足探究时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提问,在探究的过程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使学生在欢愉的探究过程中展开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五、激励评价,保持探究热情
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科学探究中的评价应着力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如:给予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提出些不同见解的学生,予以掌声鼓励。即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失败,教师也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指责,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其实学生能够犯“错误”,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了学生在独立地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学生能够表达出来,也说明学生有勇气,教师用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会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喜悦,把探究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究再学习的动力。
六、善于组织学生亲近自然,培养科学探究技能
科学来源于自然,又服务于自然。学生在自然中能积极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探究方法在课外进行观察探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学到不少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让学生看到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领略大自然的美,调动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周围世界的情感。如:《寻找有生命的动物》就需要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观察去发现;教学《植物的根茎》就可发动学生到田间观察、采集各种植物。
总之,教师要善于寻找探究的窗口,把握好探究的目标,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科学探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才会敢于想象,勇于实验,善于观察,积极分析自然现象,从而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正确的方法,得出新的见解,发现新的规律。
(责任编辑:王宁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