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亦淘亦漉亦见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国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透过高二学生的作文,我能看到的是同一个母亲面、同一个父亲像、同一个自我、同一个世界,尽管用诗意般的语言包裹,尽管用高昂的激情表达,剥开这一层层的油纸,却发现一个个脆弱的灵魂。
  找不到“个性”,发现不了“别出心裁”,更体会不到“真挚”。为触动学生情感这根弦,让他们讲真话、道真情,我也做过一些尝试,也体验了一些成功的喜悦。
  (一)走进自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都有着淳朴、恬静、充满童趣的农村生活体验,借此就地取材,引导他们在周围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味,挖掘更多的素材,管她巧妇、拙妇米也不乏之炊了。轰隆隆的收割机似热锅上的蚂蚁在不停地劳作,汗流浃背的人们没日没夜地赶场,无人问津的孩童们搬家家、躲草垛,插不上手的老人们躬着腰捡拾麦穗,这一幕幕,这一场场,都被自然这个大艺术家用蒙太奇手法剪辑了。也许谈不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在学习课文《冬天的美景》的时候,名家的朗读多么地令人陶醉,音乐的旋律多么地动听,但学生缺少对大自然的语言的聆听,难以将其蕴藏的感情挖掘出来。当时刚下了一场大雪,于是我带领学生走在小湖旁、柳树下、石子路上,带领他们触摸这个白色的世界,轻曳树枝上的积雪,打漂着湖面上的结冰,有意识地领略冬日里的风光,让他们把所见所想写成了一段段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文字。
  (二)贴近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么?没有的。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最主要的是抓住真挚的感情,让他们感受亲情、友情,于细于微之处见真情。妈妈泪眼婆娑的一顿责骂,爸爸语重心长的一番膝语,老师千言万语的谆谆教诲,朋友善意真诚的劝告,学生都经历了不同层面的亲情、友情。热情、冷淡、开心、痛苦、失望乃至绝望,都是我们人生抛物线上的一个个交点。千纸鹤、五彩星将所有的思念和怅惘都刻在了心上,一不小心流淌出了一篇篇佳作;榕树下,水草边将从灯红酒绿中逃脱,成就了心灵的美言;一田田金穗,一汪汪清泉,悲欢离合、记载在一页页上,画上华丽的一卷。尽管高中生活三点一线很单调,学生仍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食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德育超市中获得写作的灵感。我曾上过公开课《母亲》的作文训练,在下课前五分钟展示我为自己的母亲写的作文《今年,芒花又起》。
  又见芒花白了头/才知季节又伤深秋/漂泊的日子无岁月/没有你的日子只有愁
  一天母亲打了个喷嚏,饭从鼻子里喷出来,一检查飞来横祸食道癌症。向来坚强的母亲一夜之间变得非常憔悴,家人偷偷地背后流眼泪,对母亲笑脸相迎。一帖帖药方,苦得不能入口,母亲却喝得精光,还自语道“千载难逢”;一次次化疗,白细胞低得可怜,让她寸步难行,母亲却嬉戏“散步有益健康”;一次次的转院,她却笑称“免费观光”……然而这一切都付之东流,癌细胞恶化,母亲变得瘦骨伶仃。
  ……
  今年,芒花又起,跪在坟前,无语。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关于母亲的记忆在苍穹中成为永恒。无以言说,思念摇曳在苍茫的芒花之中。
  尽管没有名家雄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诗人高昂的激情,但我有着真实、感人至深的经历,带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与之共鸣。
  (三)深入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课外阅读中体验真情,搜集材料,触动心灵的瞬间,化做永恒。“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看得多了,记得多,借鉴的多,文章的内容也就丰富了。一方面走近经典名著,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多读综合性的书籍,地理天文学类、历史人文类、艺术类,要涉猎广泛,更是要学会阅读。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精读、略读、默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文本内容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运用精读,即抓住重点句、段,详细地阅读,细细地品读,透过文章结构,抒情性的语句体悟文章的主旨、艺术技巧等等;默读有助于阅读的提高,有利于文章整体的感知。“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勤于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阅读“吸收”足了,习作才能更好地“倾吐”。
  仅仅进行课外阅读火候还不够,还需摘抄一些精彩片段和背诵。手中记录本,心中无数事,摘抄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成为桌前宴、床前茶,经常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记一记,习作时可供参考,为文章增色。背诵唐诗宋词、现代散文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增强文化底蕴,那得需要有计划地欣赏,下笔时才能有神。综合起来才能有缔造不完的素材,道不尽的言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占有”并不等于“拥有”,还需完成对材料的思维加工。对“占有”的材料体会得多、理解得深,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视角,习作时才能触动心弦,激起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还应该从生命、文化、文明中完成对材料的审美加工和生成。
  (四)展示天地。心理学表示: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据此我们的语文老师除了驾驭的作文课堂,还开拓了一些荒地,如:创办了刊物《海天》,开设了《南冈》诗社,依据随笔写作的“三不一需”原则: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篇数不定,需真情实感。开设了随笔的多种体例:“七彩阳光雨”、“奇文共赏”、“生活断想”、“诗苑漫步”、“小说丛林”、“星语心愿”、“南冈风采”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遐想”的园地,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所言:“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
  总而言之,作文要回归真实、个性的人文之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驾驭充满童真的心,抒发真情去描绘平凡的生活、七彩的人生、多彩的世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