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注重设置恰当的物理问题情境。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索活动。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 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体会。
  一、注重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取信息,以供思维加工。同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思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考空间。具体做法可以“暗示”学生:我是否看清了物理情境?我获得了哪些物理信息?还有哪些未知问题我希望进一步解决?我是否能建立起一幅关于情境中的物理图景?等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获取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夏天早晨原野里的大雾,深秋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的“白气”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各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是由哪种状态变化而来的?它们各自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水蒸汽与白气是不是相同?水蒸汽为何会变成白气?水壶上冒出白气的现象与哪种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基本一致?”等一系列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学会使用天平这一节,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
  四、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到善于引导,所有问题的提出都应考虑到能否启迪学生充分思考、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开讨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片段展示:人用力推小车,小车就运动;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运动一段距离,自然停了下来。提出“力与运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分析讨论得出力与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并结合实验或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会有多种多样的答案。有和学生认为“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例证是:原本静止不动的小车,经人用力一推就动了,所以说力产生运动。此时,教师不要加以否定,而应对他有自己的创造性思考成果予以表扬。还有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例证是:还是刚才人推动的小车,当人不再用力推它时,没有了力的“维持”,小车就要停止。当然也会有同学认为“力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证是: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像静止的小车一推就动了;
  五、充分利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探究式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 规律。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重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相结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考虑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己手头的探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某些 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三,现在,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
  六、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 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麻晓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0日第3版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3]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