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爱融入教师生命的每个角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鑫华

  〔关键词〕 教师修养;博爱;宽容
  〔中图分类号〕 G45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11―01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隆尼克的学生康托儿年轻时创立了集合论,在数学基础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但这个成就却遭到了他的老师克隆尼克的反对,他一面极力否定康托儿的研究成果,一面对康托儿进行诬陷和攻击,说他得了数学疯病,这种诬陷和攻击长达十年,致使康托儿受不了长期的非难和打击而精神失常。从此,作为教师的克隆尼克永远被钉在了教育学发展的耻辱柱上,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最劣质教师的代表。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名师”,他们拯救或是毁灭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海姆基诺特博士说的:“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景,我个人的气氛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姆基诺特博士的话,高度概括了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定性作用,教师既可以成为毁灭学生的超级专业杀手,也可以成为拯救和塑造学生的天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自然规律,万不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固守自己的名誉而毁灭学生,不能有意无意地去制造一些没必要的伤害或悲剧。尤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各方面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学生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教师不再是权威。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和心灵深处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的朋友,学习和进步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去学习、去创新、去超越,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有能力成为学生卓越的引导者,有能力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学生的单纯幼稚,欣赏学生的差异,欣赏学生富于幻想、别出心裁的创新。教师应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充分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
   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使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发展,使人最大限度地摆脱来自外界的束缚和威胁,保持人自然、纯真的天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的文明和强大的物质世界越来越成为人类自己生存的强大异己力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被异化的危机。因此,保持人自然、纯真的天性,保护、发展人真善美的本性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的职责也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呵护与安顿、和谐与提升,使人的生命富于活力和创造力,使其挺立、自由。那么,要实现教育的这个目标,要真正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从人格品德方面来说,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懂得人性,并能准确把握人,才能塑造出灵魂健康、人格健全、富有灵性和创造力,适合时代、社会、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
   另外,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是人具有优秀人文素养的情感基础。而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通过优秀的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人性的理解、把握和开掘则与教师的人格和自身的人文素质息息相关。教师要把知识中蕴含的丰富优秀的人文信息,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要进行挖掘,甚至拓展延伸,然后艺术地传递给学生,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智慧,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优秀的个性,健康、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正确、深刻的理解并把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文性,把握蕴含于文化知识中的塑造优秀人格品质的因素,在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完善自己健全人格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发现美、懂得爱,要求教师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而学习是塑造人格美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智慧和人格美的层次,以达到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师不得不对科学文化知识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