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兴趣寓写于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包能书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主体地位:表达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73―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忙于命题、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人微,花大量的时间去批改、讲评,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厌恶、反感、畏惧,或设法逃避,或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致使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二是作文教学的方法欠妥。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作文成了学生苍白无味的蜡团,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到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许多作文教学仍然停留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中,有的语文教师甚至在作文课上大行“满堂灌”的枯燥讲解之风,让学生感到乏味。
  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中,同时也生活在成人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同时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由,以感受生活的乐趣,进而去体验世界和人生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着力营造一个完全让学生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这个小小的课堂内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和瑰丽,感受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到自由和乐趣。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经典熏陶。感染学生。经典诗文浓缩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它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更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国宝。它不仅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更是能经得住考验的美文,它的思想内容能给学生以人生启迪,艺术手法能给学生以借鉴,常诵美文,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写作,激发其写作兴趣。
  2.广辟源头,沟通生活与写作。写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个体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情感用准确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因此,教师要创造情境,创设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相关的实践游戏,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将生活与写作贯通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如,写作前教师可先就学生熟知而又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在写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人和事,然后按照自己的欣赏价值、敬佩程度、认识程度,写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评所论,谈一家之言,表一家之风格,白一家之志向。把对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
  3.赏识评价,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挖掘、捕捉每一个成功点、闪光点,大至篇段,小至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要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哪怕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师也应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这种“快乐”,学生就会热爱作文,对写作充满自信,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大脑也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写出来的习作自然内容丰富。
  作为教师,则要注意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是,在开篇之初,想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就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是要做到寓写于乐。教师的正确指导,能使学生有经久不衰的写作兴趣,有切实可学的写作方法。水到渠成东流去,千帆竞发向大海,学生的写作状况,肯定会出现一个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1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