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新课导入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纳
实践调查证明,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由于受下课休息的干扰,学生很难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新课导入进行研究,使教师的语言在上课一开始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思想火花,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总结归纳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现与大家探讨。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 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例如,一个教师到外校讲示范课,此时师生之间素不相识,教师往往应先说:“大家好,我能跟你们一起学习很高兴。”然后自我介绍,再加上夸奖学生聪明、勤奋、有朝气等,来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你和你教的课。
2 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活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知识学习中。激活其思维。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的教学中,可这样导入:“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你的计算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新课导入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注意抓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
2 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以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桥梁。
3 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更有信心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模型展示导入法。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
2 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它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 开门见山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说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能起到定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启迪、引导学生思维的功效太差,不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 图片展示导入法。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学习的迫切心理。
5 诗词导入法。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他们的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如学习有机化学《乙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6 故事导入法。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热点导入法。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既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5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