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授课中制造兴奋点的方法和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郇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制造兴奋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好兴奋点,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通过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谈谈制造兴奋点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奋点;课堂气氛;生物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制造兴奋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奋点,就是能引起学生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教学活动的情景、方法、设计、策略的切入点。设计好兴奋点,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复问环节设置兴奋点
  复问环节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又是新授课的导入。《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尝试把已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置情境制造兴奋点。
  对细胞呼吸进行复问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自身体会,说说长跑以后的感受。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剧烈运动的感受,如呼吸急促、流汗、肌肉酸痛、口渴,甚至肌肉抽搐等等。这时可以就其中与已学知识相关联的问题设问:肌肉运动所需能量从哪儿来?剧烈运动过程中细胞呼吸的类型是什么?肌肉为何酸痛?休息一会不再酸痛的原因?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都用于运动吗?最后设置导入光合作用的问题:肌肉运动所消耗的能量追根究源来自哪里?一些目前还不能解释的问题可以设置悬念,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新课中制造兴奋点
  1.巧妙设置陷阱制造兴奋点
  针对学生知识上易出现的漏洞,教师要在问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来检查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识别能力。教师设置陷阱,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这样能迅速激活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学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后,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思考题: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运输到胰岛B细胞外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学生争论不休,终于有几个同学意识到:“上当了!这个题目无正确选项”,理由是: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而胰岛素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此时教师要马上引导:大分子物质又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呢?从而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三种跨膜运输方式,又巧妙导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2.巧妙设置小意外制造兴奋点
  有时,教师在正常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制造一个小意外,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神经调节时,我手指忽然从办公桌上缩回,呈痛苦状。学生被吓了一跳,既紧张又兴奋地盯着我,我马上说:“同学们别怕,刚才老师的手被钉子扎了一下,进行了一次缩手反射,大家思考这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我是先感觉到痛后把手缩回,还是先把手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3.巧妙利用道具制造兴奋点
  学生从小就喜欢玩具,长大后潜意识里对出现在课堂上的辅助教具也很感兴趣,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不过,教师在使用道具之前最好保持神秘感,从而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酶》时,教师可从事先准备好的不透明袋子里取出新鲜的馒头,学生每人分一小块,放在口腔里咀嚼,然后让学生说说咀嚼后馒头味道的变化,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把切碎的馒头放在37摄氏度的温水中用玻棒搅拌(模拟口腔咀嚼),然后让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尝一尝,并与自己咀嚼后的变化作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为何不一样,从而导入酶及相关知识。
  4.学生参与制造兴奋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讲授过程,成为教师的助手,必然会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神经元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设置兴奋点:让一个学生伸出一个手臂,五指展开,模拟神经元的结构组成,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把躯干比喻成细胞体,把头和下肢比喻成树突,伸开的手臂比喻成轴突,把五指比喻成神经末梢,把袖子比喻成髓鞘。这样,既能激活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牢记神经元的结构。
  5.巧妙利用特定的情景制造兴奋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特定的情景下,结合所讲知识提出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制造兴奋点,就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讲血糖平衡的调节时,刚好是上午第四课,学生们都有些饿了,此时我抛出问题链:我们为什么现在感觉浑身没劲?此时你的血糖浓度偏高还是偏低?会很低吗?为什么还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浓度?连续几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很好。
  三、在课堂练习设计环节上,制造兴奋点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设计课堂练习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据所讲知识选择相应的题目,偶尔改变一下练习模式,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可以穿插一些特殊的检测,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最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设计这样的练习:答案随练习一起发给学生,告知学生试题的答案中有些是错的、有些是不严谨的,让学生找出,并加以改正。学生做这样的练习,会对每一题的答案进行甄别,同学之间也会就某些问题产生争论,甚至可能误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一节课是短暂的,作为教师,要抓住课堂的复问环节、新课环节和课堂练习环节,制造兴奋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激动的催化剂,以此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更好地学习。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