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探究式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 阳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笔者在进行的研究与探索,就是要改变阅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落实,片面强调课堂阅读的技能,忽视阅读教学方式整体性的把握,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探索精神和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培养的状况。同时,围绕“以人为本”的主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延伸探究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探究式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阅读实践活动,整个阅读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兴趣的培养是实施本课题的关键。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笔者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本中的内容,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愿学、想学的心境。
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环境。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
2 授之以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
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才能自主地阅读、探究。因此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能,将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这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立足点。
用教材传授阅读的基本知识,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共同探讨其中的规律和技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巧,他们也就“具备了再学习、再创造的能力”。在进行探究式阅读教学时采取了一定的策略,遵从整体的原理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把握文中的要人要事,理清文章思路脉络等全局性的问题;然后分解细读,揣摩探究一些重要的用法、词句、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闪光点;最后再通篇领略。这种阅读的过程,强调从整体出发,重视综合,由整体而部分,让文本的“整体形象”和“个性特征”深刻印入学生脑海中,逐步知晓、理解常用的技法。如捕捉中心的方法,审题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以说明文为例,阅读方法为:1)明确被说明的对象;2)弄清被说明对象的特征;3)理清说明文的结构;4)明了说明的顺序;5)按说明方式分类;6)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7)说明文的表达方式(说明为主,兼有记叙、议论等)。明其旨,获其知,得其法;通过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
3 探究发展性探究式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如何牢牢占据课堂这块主阵地,是研究与探索的一大重点,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发展性探究式阅读。笔者以《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世界,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美好的生活环境”,后因势利导,指出这是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生活世界。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疏通文章大意,在学生的互问互答中解决字词;并让学生谈感受: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桃花源“美、乐、奇”的特点。
3)抓住关键,发现交流。先学习桃花源“美”,教师引领提示:桃花源美在哪里?理解文中传神的描写、生动的语言,体会散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4)质疑探究,深入理解。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归纳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相机点拨,深入理解文本。如:“男耕女织”的生活为何还乐?作者写乐有何用意?哪些地方写得生动、传神?桃花源究竟在哪?能否找到?作者虚构的目的何在?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你怎样评价?等等。
5)讨论创新,拓展思维。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体会他的思想,结合现代人生,如何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
在探究教学中,运用了自主阅读课、合作讨论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自主鉴赏课、成果展览课等多种课型,教学课型因教学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与设计。如“探究性学习课”,其教学任务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