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庆云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1 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2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2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教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2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2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6个梨、3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6个梨平均分放在3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教师在投影仪上又加1个梨,继续让学生把7个梨平均分在3只盘子里,结果剩下1个梨无法平均分。此时让学生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是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掌握也较为深刻。
  2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教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绿、黄、红灯总是依次变化。这时教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教师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2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2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说: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开始新知识的探求。
  4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3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教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2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3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3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3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4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教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5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在学生建立表象后,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此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基础。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家湾镇桂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