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成因及出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文

  摘 要 针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被动、消极的现状,分析造成此状况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教学条件三方面的原因,并试图从自身素质、课堂教学、布置作业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作出改变。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1 前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一句话道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是,长久以来,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备受冷落的境地,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现状的成因作了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农村高中语文学习消极被动成因
  2.1 学生基础差,直接导致学习动机的欠缺
  以学校今年招生的学生为例,中考总分900分,最高分只有480分,最低分不足100分;语文满分120分,最高分只有70分,低分不足20分。基础的薄弱导致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以至于教师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时,他们接受起来都存在很大的难度。日复一日,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习动机便不复存在。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学习的内部成因,是影响学习行为、制约学习效率的关键的心理因素。试想:如果连学习动机都没有了,又何谈更好地学习?
  2.2 学习习惯差,直接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
  1)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识不到语文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语文是可有可无的,学与不学考试都一样考。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不少学生依赖于教师的督促,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不认真,粗心的情况比较严重,学习受情绪影响很大。
  2)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多数学生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师讲课前,必须先留出学生预习的时间;课下,学生也没有复习的习惯,所以学过的知识很快又被遗忘。
  2.3 教学条件落后,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当多媒体、网络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学校采取的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课件、投影仪对教师来说只能是奢侈品。教学条件极为简陋,上课只凭借教师的一张嘴。最好的时候,只能拿录音机给学生放教学磁带。虽然学校也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数量极其有限而无法满足班级多的要求,以至于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学校经济的紧张也考虑各方面无法预测的开支,不愿过多把资金投入教学设备、设施的完善上来。所以,教学条件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
  3.1 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创设一种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上课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思考不出来的全班学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同时,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时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而是将学习带出课堂,将活动引向课外。比如在讲解《青少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课时,就让学生到校外观察,搞社会调查,看自己理想的职业和现实的差距,从而进一步确定目标,更好地规划今后的人生。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分析思考的能力。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语文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在讲解时尽量联系身边的生活,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也注重把最直接的社会现象引入课堂中。比如在讲解《长亭送别》时,提出“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让学生讨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讨论最后学生很容易就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对于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也有了更深的启示。把生活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就慢慢地变得生动活泼而充满激情。
  3.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程度地张扬着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采取分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学生尝试讲课,编剧表演,现场采访等形式。在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时,笔者就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学生也演绎得有滋有味。试想,如果一堂课形式单一,学生极易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又何来兴趣回答问题?又何来兴趣听课?只有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完成与教师的交流,完成对文本的感悟,完成自我的提升,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4 关注学生生活,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就学生学习生活而言,习惯伴随在他们整个的学习生活中,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具体的学习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而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说,学习习惯更主要的是思考习惯和知识积累习惯。“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思想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所以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如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景物描写:“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在讲解时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充分进行思考,通过想象,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画面中有浮夸的琉璃、炫耀的朱红和玉砌雕栏,学生能想象出地坛昔日的金碧辉煌,高大气派。可是如今一切的繁华都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地坛洗尽铅华静静地守候,等待着作者的到来。它以博大的胸襟拥抱了史铁生,它并非居高临下去审视,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接待他,它以它的宁静给史铁生撑起一个叩问灵魂、思考生命的场所。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地坛的宁静与博大。思考过后,再让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以加深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累习惯阅读就逐步养成了。
  3.5 布置作业彰显个性,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针对学生特定的学习状况和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在布置作业时也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更多地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接触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如在布置寒假作业时,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充分调动他们思考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点,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不扎实的多从生活中积累,阅读狭窄的规定他寒假读书的数量,作文不好的就多布置作文让他写,等等。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一定多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唯有如此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厚积薄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