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兴趣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正琴

  兴趣教学模式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行为、情感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于教学媒介,以促使学生能力的各方面不断发展,从而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认知过程既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的有效控制系统。兴趣教学模式包括兴趣生成、兴趣发展和兴趣内化等三个有梯度的兴趣结构层次,下面就结合一位教师的《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谈谈对此的认识。
  
  一、认知起点,兴趣生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兴趣倾向,逐渐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成,找到一把开启其思维的钥匙。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你的爱好是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的爱好是打篮球。
  师:是的,生命在于运动。
  生:我的爱好是看书。
  师: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老师,我的爱好是集邮。
  师:集邮非常好,是一种很有修养的爱好。
  生:我的爱好是下象棋。
  师:老师也喜欢下象棋,课后咱们杀一局。
  ……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物体,我们来看一看。(教师依次展示蝴蝶、茶壶、飞机、手枪、闹钟和汽车的实物或模型)
  师:你们能把这些物体分为两类吗?
  生:我把飞机和手枪分为一类,它们是军用物品;汽车、茶壶和闹钟分为一类,它们是生活用品。
  生:我把飞机、汽车、蝴蝶、和闹钟分为一类,它们是对称物体;茶壶和手枪分为一类,它们不是对称物体。
  这是一节借班公开教学的数学课,教师用寥寥数语的课前谈话,很快就创设出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思维逻辑起点,提供了丰富的、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并以形象生动的实物或模型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以肯定性评价鼓舞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多样的认知成果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短短的时间里,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认知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
  
  二、认知完成,兴趣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兴趣的发展是在学习主体不断解决认知冲突、跨越问题障碍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完善的。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具有这类特点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材料袋,每人从中选一幅图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呢?(材料袋中有蝴蝶、飞机、闹钟和汽车的图形)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生:我是对折发现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教师板书:对折)
  师:谁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的方法跟他一样吗?
  师:对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对折以后,这个图形的两边重合。
  师:重合程度怎样?
  生:老师,我认为对折以后这个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教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请同学们再把图形打开,和对折前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
  生:和对折前相比较,图形中间多了一条直线。
  师:同学们,象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什么呢?书上有明确的说明,相信大家自学就会明白。请同学们看书130页1至3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做记号。
  师:通过看书自学,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师:你能画出你所折的图形的对称轴吗?(生画后展示) ……
  在这一阶段,教师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几个多元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和思维角度,通过探索发现不同的体验和成果。对学生的正确体验和发现,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肯定,逐步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背后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完成了对图形的关键认识,使他们的智力、情绪、意志保持在最高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内在的天赋、潜力和才能,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维持和发展了认知的兴趣,促进、实现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三)认知飞跃,兴趣内化
   “兴趣只有发展到高级认知兴趣的层次,才能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才能使兴趣成为学生个性的一部分;才能和高级需要相结合;才能对知识的探索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追求”。这里强调的高级认知兴趣的内涵就是指兴趣内化,是认知和情绪、意志融为一体的“合金”。
  师:下面是某个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猜一猜它们会是什么呢?(课件依次出示8、0、A、H和口,生很轻松猜出。)
  师:刚才你们是依据什么知识猜出来的?
  师:你能猜出下面是什么字吗?
  生一致同意是“申”。
  师:同学们,我们所学过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有很多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课件显示图形)这个图形只是原来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对称知识,在作业纸上把这个图形画完整。请画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带到展示台前展示一下。(答案多种多样,精彩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老师的手也痒痒了,仔细观察,猜一猜,老师要剪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美……
  师:是的,这个字不仅读着美,更具有对称美。古代劳动人民在造字构物时,就非常注重对称美,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一部分。同样,因为美,大自然选择了对称,人类也选择了对称,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吧!(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象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吧,比一比,看谁设计的轴对称图形最具个性。前面的黑板就是你们展示作品的舞台!
  学生动手剪纸。(播放音乐)
  师: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卧室、门窗、墙壁等;当然,你也可以把你的作品送给你的朋友、同学,或者敬爱的老师。
  ……
  在这一阶段,认知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认知的飞跃,实现了认知的目的。学生的创造深化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给予了学生一个个性化的思考空间,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了认知;同时成功地为学生的兴趣内化“造船搭桥”,在信息的碰撞中促进了学生认知兴趣的迁移、转释和内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