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法在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对学习者的规划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难度大。因此,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教学中,探讨项目教学在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175-02
  引言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特点是应用性很强,涉及理论及计算内容较多,学生容易“望而却步”。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农业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适用条件及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具体设计中融入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层次学习和从事与节水灌溉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专业基础。
  一、实施项目教学的背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灌区设计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点内容,也不利于培养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及课程设计情况,认为“项目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也叫项目教学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3]。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具体方案的设计,到完成设计任务后的项目总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通过多个项目的集中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需要熟练运用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和疑难难点。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改革传统教学的性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崇学生小组协作,而教师仅起引导、咨询、答疑的作用[4]。通过项目教学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国内高校大多采用理论讲授+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知识,在实训课上教师负责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设计任务,学生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被激发出来,更不用说发挥创新意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将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迁移的实际工作中。为此,将项目教学应用到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项目选择
  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本着“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所选项目应包括课程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应该要覆盖所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此次项目教学选取的项目基本可以涵盖《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一书中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基本符合我校大纲要求,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既能够完成知识体系的课程学习,又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其次,所选择的项目的设计过程要与实际项目设计过程相一致,有实际利用价值。在本课程教学当中,将实际工程作为项目,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此外,所选项目要有利于小组合作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由于授课学时仅为32学时,所选项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不能难度太大、太过复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学生专业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从实际项目中挑选三个规模适中且应用性极强的项目,项目主题分别为:某喷灌工程设计、某滴灌工程设计及某低压管道输水规划。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人数特点,共分为8组,每组6人,各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设计项目中题目进行规划设计。当项目完成后,要针对各项目完成相应的设计说明书书写、图纸绘制及项目的验收和评价工作。项目实施一般可以分为项目任务分解、制定计划、实施过程三部分[5]。下面以项目一:某灌区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为例,讲述项目实施全过程。
  1.项目任务分解。项目确定后,教师必须根据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对项目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如“分析基本资料”、“喷灌系统选型”、“管道系统布置”、“喷头选型”、“喷头组合间距”、“灌溉制度拟定”、“工作制度拟定”、“管道设计”、“水泵和动力机选型”等,将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知识点划分成若干课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设计教案,将项目的实际实施与各章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起来。在“项目―任务―知识点”的分解过程中,教师必须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拟定讲解各知识点的顺序,并注意与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等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关联,构建农业水利工行才能专业横向和纵向的知识体系。   2.制定计划。各小组在明确项目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制定的分解任务,经民主选出组长,组长协调各组员职责,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设计方案。此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进度计划,让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实施过程。在每一个项目任务中,先由教师根据示范项目讲解知识点,说明各阶段应该完成的喷灌规划设计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的方式,展示示范项目的相应规划设计过程。例如,在完成喷灌系统选型任务时,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喷灌、喷灌系统类型及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并针对示范项目基本资料讲解如何选取适宜的喷灌类型。学生根据各自的项目资料,完成各灌区喷灌系统选型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设计情况,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在学生偏离项目任务前要及时制止,使学生能够把喷灌系统规划设计各阶段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
  (三)项目验收和评价
  项目验收和评价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从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项目设计过程两方面进行考核。前者的评价可采用期末测试(占总成绩30%)的形式进行,后者可通过学生自评(占总成绩10%)、组员互评(占总成绩15%)、组间互评(占总成绩1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总成绩3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6,7]。项目任务完成后,拟进行一场答辩会,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成果,老师和同学可以进行提问。教师验收各小组完成的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并从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设计合理性等方面加以评价。通过理论考核+过程考核的考核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真正将课堂回归给学生。
  (四)项目总结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位成员努力和探索的过程,项目完成后的总结十分重要。项目总结包括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两方面,教师总结是任课教师针对此次项目教学进行评价,分析项目教学的得失,对于此次项目教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学生总结是指学生针对各小组项目资料从思路和技巧两方面进行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最佳思考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技巧总结重点分析项目各设计阶段中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项目设计的精髓。
  四、结语
  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局限于教材,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规划设计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即可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可将该教学模式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加以推广和应用,推动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锰锰.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3.
  [2]杨文明.项目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3]王琼芝.高职《市场调研》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7).
  [4]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5]于洪玉,常继武.IT项目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分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3,(4).
  [6]胡昱.基于行动导向的合作式教学法[J].教育,2015,(4).
  [7]梁爽.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烹饪课程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299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