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又有它存在的特有问题,只有理清实践教学的内涵,明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解决的方法,才能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实
  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新方案,明确提出落实课程新方案要加强实践环节,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教社科[2008]5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要从本科思想政治
  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
  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
  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执政党思想宣传的主渠道,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引导任务,在该课程中,实践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配套进行,具有直观性、可见性、有效性的特点,对于提升理论教学的实感体验具有较高的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是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区别的,在校内或校外,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
  体系。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与理论教学配套进行的,内容上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重在传授理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但因为理论性强,光是理论授课显得很空洞,没有实体体验,效果不佳,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政治敏感度不高,兴趣不大,接受理论还停留在背诵和记忆程度,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实践环节的辅助和加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理论,而在于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听、看、走、谈、讲、写等方式,成为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升华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思政”课的实践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又分为课堂上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及课外进行的校内实践活动。校内的实践活动组织的形式一般有课堂讨论、观看教育片或纪录片、主题演讲、社会调查、主题报告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各种校园活动等,校外实践主要以参观考察为主,以及学校其他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原因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各所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出了多项改革,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随意性大,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根据要求,专科院校需设1个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怎么安排,安排什么内容,部分学校却是由老师自己说了算,随意性很大,出现了“有时间就搞,没有时间就算”的情况。除此以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实行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少则百人,多则几百人,很难做到全覆盖,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都不易开展,尤其是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即使开展也因为人数和课时的限制草草了事,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其余学生因无法参与就抱着“看戏”的心态,缺少认知的提升。课后布置的社会调查、撰写心得体会,更是应付了事,到网络上搜索后直接下载修改,没有进行实践活动就提交了实践报告,教师也往往因为工作量大以及文章千篇一律简单批改,根本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校外实践也要受到时间、空间、经费、安全等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再加上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以及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放弃或减弱实践活动的开展。
  2.教师各自为战,缺少统筹安排,合力缺失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涉及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还涉及学校其他部门的一些行政人员,而这两类人员隶属于两个系列,
  不能很好地结合,将实践教学割裂开。比如,学校的团委、学工处、宣传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但是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思政”课的教师却不清楚、不了解,具体开展情况和结果反馈也搞不清,导致出现重复劳动,花了钱耗费了时间,因为缺少统筹安排,却没有收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担任组织协调、理论指导的角色,且都是单兵作战,要使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这位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掌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灵活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老师也会因为顾虑而选择放弃或简化操作。
  3.高职院校注重专业课实践,忽视“思政”课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课属于公共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也没有专业培养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观点,公共基础课不重要,可有可无,包括学生、家长在内很多人都认为“思政”课没有开设的必要,讲的都是大而空的道理,有些道理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没有必要在大学再教。有些专业教师也认为,“思政”课谁都可以来讲,不具有技术性。在课程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教师培训等等方面都会有倾斜,对于专业课程的实践安排、管理和考核都更加规范更加有保障,相比较“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比较逊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08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