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词汇意义的对比分析入手,详细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意义对应的四种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词汇 对比 翻译
  
  根据《韦氏新世界词典》,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所指意义、字面意义(denotation);②内涵意义、隐含意义(connotation)。语言中的许多词语,往往既有所指意义,又有内涵意义;或者说,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
  从意义对应的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基本对应
  例如,汉语的“纸”对应英语中的“paper”,英语中的“steel”对应汉语中的“钢”。
  2.没有对应词汇(词语对应缺省)
  例如,汉语中的“阴”、“阳”、“太极”、“八卦”、“武术”、“气功”等,在英语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
  3.部分对应
  一些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不同;一些词语在一种语言中有内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没有内涵意义;一些词语所指意义或字面意义相同,内涵意义或隐含意义却大相径庭。例如:“sister”一词在英语中的语义范围就大于汉语中的“姐姐”或“妹妹”。汉语中“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的内涵意义、“鸳鸯”象征“恩爱”或“白头到老”的内涵意义在英语中就没有。汉语“气管炎”的内涵意义,英语“tracheitis”就没有。汉语的“梨”由于同“离”字谐音,有“离别”的隐含意义;而英语中的“pear”就没有这一层联想意义。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red”字面意义相同,内涵意义却大不相同:中国人往往用“红”象征“幸运”、“昌盛”、“幸福”,“红颜”、“红粉”喻指美丽的女子,“红楼”指闺房;而英语中的“red”表示“极端危险”、“紧急”、“愤怒”等,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alert”(紧急警报),“see red”(发怒、冒火)。英语中“owl”、“bat”、“old dog”、“west wind”、“yellow”同汉语中“猫头鹰”、“蝙蝠”、“老狗”、“西风”、“黄色”等词语的隐含意义也大为不同。在西方文化中,“owl”比喻聪明、严肃,英语中有成语“as wise( or grave) as an owl...”;而在中国,猫头鹰尽管是益鸟,却是一个另人讨厌的角色,讲迷信说谁见了它谁就要倒霉。由于“bat”外观不雅,居住在阴暗的地方,有的还吸人血,英语中的“bat”是邪恶的象征,有关的比喻有“crazy as a bat”,“blind as a bat”,“the bat and the weasels”……;而汉语 “蝙蝠”中的“蝠”和“福”同音,“蝙蝠”是吉祥、幸福、幸运的象征。汉语里的“老狗”是相当厉害的骂人语,而英语中的“old dog”却指“老手”,表示“年事已高而经验丰富的人”,没有任何贬义。英国人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很喜欢“west wind”,而西风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不好的风,常常用来比喻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汉语中的“黄色”是低级趣味、腐朽没落的象征,有黄色书刊、扫黄打非等说法;而英语中的“yellow”没有这些含义,却有“胆小的、胆怯的”等隐含意义,“Yellow Pages”指“黄页电话本”,美国等国家还用黄色作为出租车的颜色。
  4.貌和神离的词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一些词语看似相对应,其实不然(Similar on the surface, but different in meaning)。这些假对应的词语,我们一般叫做“假朋友”(false friends),尤其需要注意。
  例如:mountain lion不是“山狮”,而是“美洲豹”;goldbrick不是“金砖”,而是“偷懒的人”;green wash不是“刷绿色”,而是“塑造环保形象”;political campaign不是“政治活动”,而是“竞选活动”;yellow boy不是“下流的男孩”,而是“金币”(俗称);grammar school不是“语法学校”,而是“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talk horse不是“谈马”,而是“吹牛”;“龙”不是“dragon”,但可以音译成“loong”,因为汉语中的“龙”是一个褒义词,是皇帝的象征,中国人也自喻为“龙的传人”,蕴含“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义,而英语中的“dragon”则是替魔鬼看守财宝的凶悍怪物,甚至是“恶魔、凶神恶煞”的代名词;“哪里,哪里”(谦辞)不是“where,where”,但可以根据其语用意义译成“Thank you!”;“精神文明”不是“spiritual civilization”(“spiritual”一词具有宗教意义),而是“socialist ethic”;“爱人”不是“lover”,而是“wife”或“husband”;“红茶”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白酒”不是“white wine”, 而是“spirits”;“酒店”不是“wine shop”(专门卖酒的商店),而是“hotel”;“大酒店”不是“big hotel”,就是“hotel”(“hotel”本来就指中等以上规模的既可住宿,也可吃饭的营业场所)。
  根据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语的翻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某些词语的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可译性限度。
  对于基本对应的一些词语,我们可以直接翻译;对于一种语言中有,另一种语言中没有的一些词语,我们往往采用“音译加注”的补偿翻译方法,例如将“气功”翻译成“qigong”,将“磕头”翻译成“ketou”后再加注释。
  对于部分对应的一些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变通和补偿方法,如:①译成字面意义后加注释,点出隐含意义。②舍弃字面意义,译出隐含意义。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舍弃字面意义,将“红豆”(ormosia)译为“love bean”,将“鸳鸯”(mandarin duck)译为“love bird”可能更为合适。再如,在美国的大街上,如果碰到一辆深红色的或黑色的小汽车,上面喷着“I am yellow”一行字,恐怕就不能保留其字面意义,而只能将其翻译成“这是出租车”;而如果一个人说:“I am yellow”,也就只能舍弃其字面意义,将其翻译成“我是一个胆小的人”。③换用另外的词语,虽然字面意义不同,却具有同样的内涵意义。例如,将“他有‘气管炎’”译成“He is a hen-pecked man”(试比较:He suffers from tracheitis.<只译了字面意义,没有将“气管炎”怕老婆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英语读者看不懂。>/He is an obedient husband.<舍弃形象,直接翻出了内涵意义,但不够生动。>)。
  对于假对应的那些词语,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翻译时勤查字典,努力提高语言基本功和语言水平,避免误译。
  
  参考文献:
  [1]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谭载喜. 奈达论翻译(编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5]吴有富. 国俗语义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兰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84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