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中考背景下的历史有效复习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轴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将分散在不同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使复习过程事半功倍。
  【关键词】中考背景;历史复习;有效策略
  一、打好基础对历史复习非常重要
  历史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历史本身是持续不断的,处于发展变动的过程。教师在对考察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时,绝对不可以单独或静止地进行观察,应将这个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及历史背景中,进行具体、动态化的分析和把握。不仅仅要弄清楚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存在状态,还要将这个事件对现在和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展开来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及发展性都凸显出来,应做到历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进入及适应社会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日后接受高级学校的历史教育做好铺垫。根据《考试大纲》中每年对中考命题的规定,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稳字当头,在稳中求变”,考试难度的系数之比为5:3:2,这其实就说明,在试卷中,基础知识部分占大比例。这一部分所涉及的范围是历史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但是仍有很多考生在这一部分丢失分数,这一现象其实就反映出了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灵活利用历史知识的前提,更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在进行历史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在引导过程中,还应该重注意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以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时间轴作为教学辅助,培养学生的多维时间意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过去时,也要正视这个历史事件的现在时,还能够着眼于此事件的将来时,深入体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感。历史,顾名思义,讲述的就是过去的事件,所以,其中有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且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历史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可以适当利用文物、模型及地图、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
  二、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这样的要求:能够利用历史的眼光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历史理解能力。其中的“历史的眼光”,指的就是对历史学的洞察力及穿透力,对社会的洞察力以及穿透力,通俗来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看得深、看得广、看得远,有更加深入的看法和见解,体会到其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这其实也就是那句俗语:“学史使人明智”。中考与学业水平测试不同,中考是具有选拔性的考试,这样的测试题目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会考查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究性,更多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许纪霖教授曾经说过:“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这其实就在说明历史教育的意义。所以,学生、家长及教师都应对历史学习加以重视,摒弃对历史的敷衍态度。历史与现实有很多结合点,最佳结合之处就是时政热点及曾经的周年大事记,这些往往也是试卷命题的最佳材料。比如:在之前的中考题目中,就涉及過对欧盟债务危机的考查,考查欧洲的历史,要求学生提出解决欧盟经济发展困惑的举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这也是中考历史复习的重要目标。
  三、以史鉴实,结合热点
  历史复习教学不应停留于过去的传统教学形式,不能仅是简单地再现或复述,应与现实相联系,抓住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气氛时,发现其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利用历史关照和看待现实,在现实中学习历史。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活泼。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复习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时政热点联系起来,以历史事件为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这样的方式,更符合和贴近中考的命题方式,更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方向,能逐步落实新课改。
  总结
  历史教育在于通过学习激发出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及情感价值取向,使学生更有责任感、有担当。
  【参考文献】
  [1]徐静.中考历史高效复习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5(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6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