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英语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利用媒体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中学;英语;听力训练;听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38-01
  全国目前有众多版本的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听和说的要求普遍较以往有所提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听力训练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一、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对各年级的学生采用相配套的训练方法。起始年级,课堂上多用英语进行教学,间接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有时可用汉语加以解释,有意识地利用电教设备、图片,配合上课时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感觉新鲜,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听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盲目随意,不顾实际,满堂英语,否则最终可能教师充分显示出了水平,学生却听之甚少,更谈不上听力的训练和提高了。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认为听都听不懂,何谈学英语。所以,建议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使其慢慢地适应自己用英语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水平不断提高,授课的语速、用词等可以再加快、丰富,以更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二、积极引导,调动群体
  听力的训练不可能仅靠几盘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但是,不少学生却误认为只有当教师为其播放录音材料时,才是在训练听力。对此,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任何时候和地方,只要听到英语单词、句子,那已是在训练听力。
  另外,英语是一门应用性科目,教师最好能积极地寻找机会和创造条件,对学生加强训练,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中。师生可以共办系列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广播、英语沙龙等。鼓励学生用英语说话,进行同班英语交流、跨班论述、跨年级谈话,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慢慢地由有意识倾听过渡到无意识感知,从而达到自由运用英语的目的。
  三、利用媒体,广泛接触
  如今,社会和各级学校在提高学生听力方面,提供了多种训练机会,如举办强化培训班、出版各类听力考试材料、推出广播电视讲座、提供各类有声报刊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余广泛地去接触这类事物,因为听力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教师可以利用磁带、VCD、互联网等现代化辅助工具,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并加强听力技巧方面的指导。
  另外,任课教师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原版材料,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笔者充分利用《疯狂英语》《英语大世界》《走遍美国》以及原版电影录音、名人演讲等录音素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考练结合,注重方法
  平时训练时,可以设题,也可以无题,关键是使学生掌握听力的技能和方法,让其常听、多听,做到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最终学生的听力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当然,在训练期间,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与考试难度相当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之用,但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前,笔者在课堂上放无试题配套录音带时,发现一些学生喜欢趴在课桌上听,或许这样能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的干扰,但是考试时,有试题要解答,不允许再用此种方式,如若平时不加以指导纠正,考试时将很难适应。在听力训练中,独白往往篇幅很长,体裁也非常广泛,叙述性文字易听易做,而说明或议论性文字较难,内容有时会多而难记,学生容易分神, 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听力内容,更应有意识地增大训练量。还有,在男声或女声朗读方面,有些学生也有所侧重,各有所好,但总的原则,是不应有失偏颇。对于较短的对话,文字信息量少,稍不留神就会漏掉重要内容。平时训练,应抓住难点,多加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另外,要教会学生抢先看题,适当记题,告诉学生不要奢望听懂每一个词,要做到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在听不清、选不出答案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不能因为上一题或上几题没有听清楚而影响后面答题。这些都是听力答题成功之关键。
  五、借助教材,适当补充
  英语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依赖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及听力训练录音带来训练学生听力,其缺陷在于朗读者声音几乎没有变化,不符合实际,缺乏生机和活力,显得干瘪、呆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配上背景音乐。如某单元中有首诗歌,学生认为朗读带的声音不动听,于是笔者首先让学生熟读该诗,体会意境,再提供几首带有美妙背景音乐的英语诗歌让其聆听,然后精选了一些轻音乐配合学生朗读,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而像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在教学时就完全可以用原声,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此中气氛、激情。
  總之,听力的提高并非一时之功,学生多加训练,教师多予指导,相信最终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