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思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用多媒体设备、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物理实验的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及实验结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57-02
  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很大一部分物理原理来源于反复实验。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开设实验课程,并且使实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尝试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动手实验总结出结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明白其中的奥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光现象》这一章节时,重点让学生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实验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实验器材:水槽、牛奶、激光灯、激光笔、粗吸管。实验①:在水槽中加入一半的水,并倒入10毫升牛奶,搅拌均匀,使水槽中的水呈奶白色,随后打开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照射到另一侧,其余学生在照射方向的侧面观察光线在水槽中呈现的路径,并做好记录。为了避免实验中出现偶然性,我引导学生做了第二个实验。实验②:一名学生打开激光笔,从笔直的粗吸管的一头照射到另一头,另一名学生在粗吸管的另一头放上白色纸片,观察光束是否能够投射到纸片上;随后将吸管进行弯曲,使吸管呈九十度的直角,再次打开激光笔,从吸管的一端照射到另一端,另一名学生同样将白色纸片放到吸管弯曲后的另一端,观察光束是否投到纸片上。实验结束后,我向学生提问,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光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到不同的体会,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二、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
  随着现代科学成果不断地被广泛运用,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地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巧妙结合,生动地表现复杂的物理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中较为抽象、难度较大的知识。
  例如,我在讲解到《简单机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因杠杆和滑轮不容易进行实验操作,但又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其中的原理,我采用了多媒体视频的方式,选取了几段关于杠杆和滑轮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并且在观看的过程中附加一些我自己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频中的内容。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学生只看视频而不思考,我会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比如在看到“列举生活中的杠杆”时,我将视频暂停,向学生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使用了杠杆的原理?它们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生1:我们家里使用的剪刀就近似一个杠杆,如果开口小,即阻力臂小,动力臂大,所以动力小,因此是省力杠杆;如果开口大,即阻力臂大,动力臂小,所以动力大,因此是费力杠杆。
  生2:我们小时候玩的跷跷板是等臂杠杆。
  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我又继续播放视频,并在关键处停下来,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方式,能够弥补学生无法进行实验的缺陷,同时,多媒体设备灵活的暂停方式,让教师能够掌握播放的快慢和进度,便于在视频中的重难点处停下来详细分析,并且重复观看,使学生更清楚、直观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三、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物理原理和知识,而且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设计一些小物件,或者做一些创造发明,体现对物理原理的运用,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个小型发明竞赛,选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例如,我在讲完《电流和电路》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利用这一章节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物件。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时,一些学生利用并联、串联等方式,做了一个心形的电路板,接上电源,电路板上的小灯泡就亮出设计好的图案。一些学生利用电动机的原理,配合铜丝、磁铁等道具,设计了一个会自己晃动的小秋千。
  加强物理实验的实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操作,经历反复的计算和操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的方式,熟练地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并不断进行巩固,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所用,从而真正转变为自己的所得,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每一个实验都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找准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这几点,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实验过程的方式,对整个实验和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及总结,得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总结出实验成果。
  例如,我在讲到《浮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我事先准备好一个玻璃容器,一个鸡蛋,水和食盐,让学生将鸡蛋放入玻璃容器的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漂浮状态。随后我让学生把少量食盐加入清水中,用筷子轻轻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于水中,再次观察鸡蛋的漂浮状态。逐次加入食盐并搅拌,直到水中的鸡蛋漂浮在水与空气的分界处保持不动。实验结束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一开始沉入水底,在加了一定量的食盐之后又漂浮起来了呢?请结合之前所学的《密度》章节的知识进行解释。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原理?问题提出后,学生都开始埋头思考,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1:一开始鸡蛋放入清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鸡蛋自身所受的重力,因此无法在清水中漂浮。
  我:这位同学的解释是正确的,有没有其他同学对他的解释进行补充呢?
  生2:随着清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水的密度逐渐变大,因此鸡蛋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自身受到的重力时,就漂浮在盐水中了。
  最后,我对两名学生的总结给予了肯定,并将本章节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实验成果,并在实验过程中找到规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原则。
  綜上所述,物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反思,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发现物理的魅力所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诺 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