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心理剧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治“心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留守儿童是现行农村教育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寄宿制学校又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中地。针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所产生的性格孤僻、思想封闭、冷漠自私、消极厌学、嫉妒仇恨、易怒过激等心理问题,采用校园心理剧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发出了一片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治疗的新天地。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校园心理剧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再加上“撤点并校”农村学校格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成了众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中地。这些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出现了抑郁、恐惧、自卑、焦虑、急躁等诸多心理疾病,并由此产生了性格孤僻、思想封闭、冷漠自私、消极厌学、嫉妒仇恨、易怒过激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在孤独中期待,在期待中孤独,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现行农村教育关注的焦点。针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尝试采用校园心理剧进行治疗,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参与,在过程中实现学生心理的自助
  校园心理剧由学生亲自表演身边发生的、熟悉的、亲力亲为的事,通过剧情表演来凸显学生心理问题,体验心理变化,引起心理共鸣,解锁心理困惑,最终达到宣泄、释压、自助和互助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治疗中,让留守儿童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导演或者表演,在潜移默化中让其进行情感体验、情绪宣泄、压力释放。同时,在校园心理剧的排演中对个体心理进行了调整、改善、充实、优化,促使个体精神世界展开积极有序的活动,让其心灵超越现实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暂时挣脱世俗生活中的心理障碍与烦恼,在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向往中找到温暖。
  比如一位留守儿童创作的心理剧《同享一片蓝天》,讲述一个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同学到寄宿制学校上学,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的故事。在故事里重点展示了自己如何克服孤独、自卑、偏执的心理,坚强面对现实的心路历程。在创作中,该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了宣泄、释放,性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欣赏,在共享中实现学生心理的互助
  校园心理剧既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是一种参与者心理宣泄、欣赏者心灵感应的互助过程。校园心理剧反映的是寄宿制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共性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再加上剧本是学生自编自演的事,贴近生活,立足实际,很容易在学生心理上引起共鸣。因此,我们在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开展心理治疗时,一边让学生欣赏校园心理剧,一边对其进行心理疗伤,在相互协作中达到了心灵的抚慰。同时,在校园心理剧演出过程中,让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会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剧情,在身临其境中体验生活,感悟心路变迁。这样,心理教育的目的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比如,学生自导自演的心理剧《我能行》,讲述的是一个父母在外打工,在校寄宿受人欺负的自暴自弃的学生的故事。编演过程中,在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来的环节,我们特意设计了台上台下互动内容:假如你扮演班主任该怎么办?假如你是父母该怎么办?假如你是他同学,如何帮助他?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上场表演,在互动中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宣泄、释放,也实现了你我他之间的心理互助。
  三、指导,在参与中实现学生心理的他助
  在校园心理剧编演中,若要单纯地以心理剧的形式开展团体辅导,并保留心理剧自发性与创造力的核心理念,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自身经验、思维水平、自控能力、个性品质等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不稳定,让其自发性地完成心理剧的表演,具有一定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教师,要根据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深入校园、宿舍乃至学生家庭内部,去收集、寻找、采集与寄宿制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类矛盾冲突、心理烦恼、生活困惑等问题素材。并对素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类,把典型的、共性的、具有显著教育意义的素材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例如,针对寄宿制留守儿童自私、霸道、嫉妒、仇恨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编演心理剧《成长》。从学校、宿舍、家庭三个视角出发,选取了学生共性的问题:在校性格孤僻、自私嫉妒、不善交际;宿舍不讲卫生、内务脏乱、抑郁冲动;家庭娇生惯养、无理取闹、顶撞父母等问题。再如,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指导学生编演了《和谐成长》。指导学生从校园欺凌的成因、危害、防治等方面入手,剖析病症、制订方案、寻找途径,来化解矛盾、提高认识、进行心理救助。
  总之,校园心理剧形式典型独特,追求立德树人,诠释着校园生活的“真、善、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开辟了情绪宣泄的渠道,也为教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其走出心理阴霾,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渠道。当然,在校园心理剧介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治疗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我们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日趋成熟,充分发挥其教育辅助功能,将会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促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颖.育魂理心,无痕默化:浅谈心理剧与班会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3):39.
  [2]黃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校园心理剧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