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妙设计主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教师依托情境的创设或主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在质疑、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习得技法,有兴趣地完成教学设定的目标。以部编本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了设计情境和主问题的一些方法,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主问题;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但目前很多老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过程中,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意识,仍旧“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或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研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完成文本所要完成的任务。即学生依托情境或问题,在质疑、争论、探究的过程中,精心思考、学习语言、习得技法,有兴趣地实现教学设定的目标。
  一、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学中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采用“发现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环节,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引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沉浸在研究文本的乐趣之中。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甄别筛选,选取富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辨析。通过教师的恰当点拨,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二、于矛盾含蓄处设置疑问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之处,不寻常之处。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有时候是作者受时代影响不便于直说,有时候是作者表达的含蓄或者思考的深入。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从这些地方入手往往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结尾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文中作者多次帮助了老王,为什么还会愧怍呢?抓住了这一问题,就可以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授课中,通过这种主线问题的精巧设计,往往让一堂语文课上得鲜活而又生动。
  三、抓住文本关键句巧设问题
  文章的中心句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者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句子。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深入思考,往往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以一点的分析带动全篇的理解的作用。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中心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中心句写得含蓄隽永,理解这个句子不仅需要了解全文内容,而且需要理解全文所表达的哲理。再如《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中心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为什么“毁灭了自己”,心灵“变得无比高尚”呢?扣住这一句话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
  抓住中心句理解,或者在中心句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的品质。
  四、寻找可供比较辨析的情境
  主问题的设置如果能做到“提供对每一个主体都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的任务,必定会引起学生探究和思辨的兴趣。教师在授课中选择可供比较的内容,例如讲授《散步》一文时,我们根据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设计主问题:“文中的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互动的方式,不仅分析了人物描写,还让学生理解了人物性格的特点,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在争论辨析的过程中,品读了语言,感受了文本的魅力。此外,《春》和《四季的雨》中都有描写春雨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谈谈更喜欢哪一段。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在争论辨析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五、借助想象或联系生活设计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某一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许多老师都能够主动联系作品背景或引用相关资料。我们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例如,《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在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发表后,无数的人赶到普罗旺斯地区寻找这位牧羊人的足迹。作为一篇虚构的小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文本之中探究这篇作品的魅力。
  再如,讲授《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借助想象训练,让学生理解童话的特点。写完结尾之后,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比较辨析欣赏,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通过想象拓展或者借助资料,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授课中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设计主问题,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深度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解读文本的主问题,力求能贯穿全文的解读,紧扣文本,具有启发性原则,不宜琐碎。特别是进行想象和续写等训练时,也应该以学习文本的技法或者语言为主,不宜旁逸斜出,脱离学习
  重点。
  参考文献:
  [1]杨会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0).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03.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