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测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专业“ 思辨缺席”使英语专业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以思辨能力培养为中心应成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该文根据林晓、何莲珍(2017)所提出的英语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整体性框架展开教学实践,剖析了新“国标”指导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任务及测评策略,旨在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发展,促进思辨能力测评的多途径性,进一步推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并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235-02
近年来,思辨能力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所关心的重点。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紧随如何培养思辨能力进行,特别是在2018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如下描述:“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新《国标》的出台及培养目标表明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
国内外教育学界对于思辨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它是一种客观地分析信息并进行有根据的判断的能力。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是黄源深教授(1998:1),他提出了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并对“思辨缺席症”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解释,也反映出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思辨缺乏的问题。国内的教育体系也逐渐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近10年来结合语言教学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然而,思辨能力偏低及水平参差不齐是目前院校外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思辨能力的水平,这与测评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手段息息相关。
1 思辨能力测评
在教育界,思辨能力的测评即量具较为有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方法有如下3种:首先,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思辨能力是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能促发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等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思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探究素养,主要包括“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两个维度(Facione 1990:3-14),另外,Paul & Elder( 2006,2014) 提出了包含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的思辨能力三元模型;其次,文秋芳等国内学者(2009)构建了思辨能力层级模型來延续了特尔斐项目组的理念,同时认为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在思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上3种关于思辨能力的阐述为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指明了方向。
该文将根据林晓、何连珍(2017)所提出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整体性框架》展开教学试验,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任务,并通过理解、评价、扩展、应用和反思这5种具体任务。该试验中笔者将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现象展开研究,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17级选取的两个班级(男生2人,女生58人)进行,平均年龄为19.2;享有共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教学实验中,授课教师均毕业于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龄均为10年。该试验为期一个学期(16个教学周90学时)根据任务目标,选择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学习经验,并提出组织学习经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指导英语专业的教学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理解。
理解是指理解所读文本的特定观点(林晓、何连珍2017)。泰勒(1949)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到“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学生应该是一个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通过构建相应的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文本中的观点进行归纳,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总结大意,对重点句子进行释义等方法加以思考,运用以上思辩概念练习方法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文本中观点的同时,进行英语语言的习得。
(2)评价。
评价就是基于这种理解性阅读让学生对语言形式、观点进行评价(林晓、何连珍2017)。评价的过程是思辨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对于文本观点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区别是经过全面的思考还是草率地应付。根据文本体裁的不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判断标准,例如,综合英语课程中课文大多选取的是非论证性文章,学生们可以通过标志性的词汇、句式、结构、写作风格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及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形式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扩展。
扩展就是扩展文本的语境,使其与其他相关文本联系起来,扩大思考的幅度(林晓、何连珍2017)。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等。在精读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以内容为依托的主题式教学模式为主线,拓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课内外大量相关教学资料的输入经过思维的过滤转化为多角度的观点,扩大思考的维度。 (4)运用。
运用就是让学生将理解、评价和扩展的思想用于自己的口语、写作或翻译实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模块包括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重在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口语课程、写作课程或翻译课程都属于语言输出的过程,以翻译课程为例,语言学家朱星(1979) 认为,“两种语言的翻译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翻译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反思。
反思就是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教育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一种远见卓识是将教师看成是反思性专业。马特(2013)认为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地位,教师是个人专业发展中的主动参与者并将对广泛的教学法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定、小组讨论、故事续写、读书笔记等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思辨体验、分析推理、解构归纳、联想阐释、创新重构、综合评价、批判反思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获取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
学生思辨能力的测评围绕以上5个具体任务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衡量,同时根据文秋芳等(2009)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提出的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5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思辨认知能力,每个维度为10分,总分50分。为了保证评价的信度,将由两名教师对同一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分后取平均分进行综合评价。
2 结语
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冲击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新时代、新挑战的背景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思辨能力相对较弱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危机,所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课程设置应围绕对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将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齐头并进。高等教育阶段的思辨能力培养就是培养大学生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运用诠释、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调整等认知技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与各门专业课程教学的融汇贯通将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生成发展,多模块的课程设置将丰富学生思辨能力途径的多样化。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应不断地反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并根据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完善思辨能力测评的有效量具,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有效测评也将是外语教学改革中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Paul,R.& L.Elder.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students to seek the logic of thing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1999(1):34-35.
[2] 马特.有效教学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 朱星.漢语语法学的若干问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4]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6] 范能维,王爱琴.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探索[J].外语界,2017(1):7-14.
[7] 林晓,何莲珍.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61-66.
[8]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2-19.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5-10-06].http://www.moe.edu.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