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LIL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CLIL将外语作为学习学科内容的工具,在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两者齐头并进。CLIL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感。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CLIL教学,促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得以发展。
  关键词:CLIL;内容;语言;听说教学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和语言整合教学) 是一种运用外语进行学科内容和语言学习双重聚焦的教学法。它既聚焦语言,又关注内容,教学过程中两者相互交织,且在某个特定时段各有所偏重[1]。CLIL把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使语言与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工具,实现了由孤立单纯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2]56。CLIL始终把“学习运用语言”和“用语言去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CLIL的特征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一)CLIL的特征
  相比较传统的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CLIL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CLIL可以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CLIL往往涉及某个学科主题或内容,这个主题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始终,因此学生一直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使得单词、语法、句型的教学均具备了语境,更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其次,CLIL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更具目的性,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而不是为了练习语言而进行“虚假的”交流。Brinton, Snow & Weche提出,成功的語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最终应用,语言与学科内容的结合消除了语言与语境分裂的因素,确保教师通过内容教学促使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做到语境化[2]57。
  最后,CLIL有助于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社会公民。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外语在各个领域进行沟通和协作。在全球化大环境中, CLIL教学模式的融合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CLIL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CLIL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外语当作学习学科内容的工具,同时也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教学设计是应用CLIL的关键因素之一。
  1.基于内容和语言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认真把握学科内容和语言学习项目,通过Coyle提出的4Cs (Content,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Culture)系统框架来确定学习目标。(1)内容(Content):即内容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获取;(2)交际(Communication):语言是交际和学习的工具,提倡“学习运用语言”和“用语言去学习”并行; (3)认知(Cognition):学习者积极参与,培养思维品质,挑战高阶思维;(4)文化 (Culture):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国际理解素养,形成世界公民意识。
  2.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教学
  确定教与学的目标后,教师根据学习材料决定学生学习的组织方式,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组织教学。同时,教师还要考虑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学习形式,比如是采取表演、展示的形式,还是采取讨论、辩论的形式等。
  3.内容掌握与语言能力同步发展
  实施CLIL教学要掌握学科内容,也不能忽视语言学习。因此,教师要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开展内容与语言协同学习的语言能力,例如,能否用目标语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意见,能否恰当地使用目标语陈述步骤等,这些语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在CLIL的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3]。
  二、CLIL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
  下面,以笔者所在工作室成员W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的Section A为例,谈谈CLIL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
  该课时单元主题是“烹饪”(Cooking),语言功能是“描述过程和跟随指令”,语言项目涵盖“祈使句、可数与不可数名词、how much / how many的辨析运用以及表示事件发生顺序的副词(first, next, then, finally)”。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Section A:2a-2c部分,主要包括“目标单词及短语学习、听对话给指令语排序、口述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听对话完成表格(辨析可数名词及不可数名词)、听对话并填写制作原料及用量、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沙拉”等六个活动。本课包含两段听力理解材料(1b, 2a/2b),1b部分介绍如何制作香蕉奶昔,涵盖核心目标词汇,主要侧重对表示“指令”的动词及短语的输入。2a/2b部分主要谈论制作水果沙拉所需食材及数量等信息,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辨信息的技能,对名词建立“数”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烹饪”话题比较熟悉,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烹饪并没有直接的参与体验。作为一项生活技能,学习烹饪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价值意义。就语言知识而言,本课涉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水果及烹饪用具名称,富有生活气息。本课难点是学会辨析并使用how many/how much以及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听懂英文指令,学习制作香蕉奶昔或水果沙拉的操作步骤并学会运用副词来描述操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1.主体目标(Aims)
  学会制作水果沙拉或香蕉奶昔;讲解具体的制作步骤。
  2.细化教学目标(Objectives)(见表1)
  3.学生预期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
  (1)能够制作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等甜品;
  (2)学会运用祈使句、副词介绍制作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的食材、用量及详细操作步骤;
  (3)能够按类型分辨名词并建立“数”的概念,辨析应用how many/how much;
  (4)能够掌握听力过程中预测的技能,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能够接受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明确目标
  寒暄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各自喜爱的水果,并结合当下季节(夏季),说出心目中最为重要的东西。顺势引出课堂的主题——制作香蕉奶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来自西方国家的饮食——水果沙拉(奶昔),并拍摄制作步骤和解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短寒暄,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发散思维(What is important to you in summer?), 提出本课学习主题和CLIL学习目标,既包含“制作奶昔的生活技能”内容,也包含介绍“如何制作奶昔”的英语语言学习项目。
  2.任务呈现,学习准备
  依据本课学习任务,教师展示香蕉奶昔制作所需的食材(ingredients)以及制作工具,通过实物呈现教学相关单词和短语(blender, yogurt, honey, watermelon, spoon, peel, pour ... into等)并提出問题“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接着,邀请学生上台尝试制作香蕉奶昔,让学生亲自感知该项生活技能。同时,教师通过闪卡(flashcard)同步呈现各个主要步骤指令并张贴于黑板上,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完成书本1a部分的图片和动作指令填空练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实物教具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呈现本课所要学习的相关单词,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其词汇学习并形成深刻印象。借助学生上台演示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前测。同时,配合学生的操作,教师呈现了制作奶昔的主要步骤指令语。无论该学生能否按规范制作香蕉奶昔,教师的意图在于引导全班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习。真实的活动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内容和语言学习并行。此外,活动为后续听力理解做了充分的热身,有利于学生开展相关听力理解任务。
  3.听力排序,讲解过程
  进入书本1b活动,教师说明本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学生浏览该部分祈使句并尝试理解。进入听力活动前,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预测各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并提示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法,听录音后再次进行排序,然后核对。核对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复述各个指令。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运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等副词对步骤1~6的顺序进行转换表达,并且将它们融入制作过程的描述中。
  接着,师生继续开展对子活动进入1c部分,让学生练习介绍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所提供的支撑信息逐步减少)。最终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开展汇报,以检测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设计意图】开展听力活动前进行热身活动,组织学生浏览语句和预测,这个步骤非常必要。热身活动中,学习者通过活动“激活图式”——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回想起与所听话题相关的内容、词汇或者是为表达特定内容而采用的语言形式。预测可以起到很多作用,其中包括激活图式和提高任务意识,常常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做出猜测后便急于知道猜测得是否正确[4]。口头描述活动则进一步让学生熟悉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和表达指令,并整合表示顺序的副词,提升讲述过程的逻辑性。
  4.听力辨析,填写名称
  师生进入第二项听力任务——辨析制作水果沙拉所需食材和用量。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观察2a部分图片和文字信息,并提问“What are they making now?”其中针对食品名词“数”的概念,教师借助事先给每组学生配置的真实食材,通过第一个图表进行分类(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学生进行个体活动和汇报。而后,教师提醒“不可数名词数量的表达”要借助容器进行,如选用cup, bowl, spoon来表达液体状食材。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速记首字母的方式完成听力2b的表格填写。师生聚焦“名词的数”及搭配要求,以问答的方式练习“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最后进行全班核查。
  【设计意图】本部分重点关注“名词的数”,训练学生准确使用how many, how much以及 a cup of yogurt, two spoons of honey的表达方式。因为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学生对名词“数的变化”和借助容器来表达“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的方法需要学习和适应,教师不宜操之过急,但需提醒学生分类整理。同时,借助水果、配料等真实食材,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体验数量的表达。学科内容(Content)和语言学习(Language)始终是在交织、整合的过程中前行。
  5.制作甜品,解说表达
  教师继续呈现一个“向外教学习制作水果沙拉”的对话。首先,教师让学生浏览对话,了解制作水果沙拉所用的食材,进而了解整个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关注制作流程的三要素——食材、数量和步骤指令。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填写相关动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模仿朗读。   接着,师生进入香蕉奶昔、西瓜汁或水果沙拉的DIY制作和解说录制过程。各小组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食材,思考并选择制作不同的水果甜品。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录制前,小组内先展开模拟训练。一方面是模拟甜品制作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熟悉今日所学目标语言和句型。然后,各组开始制作和解说录制,并通过平板录入信息技术平台。
  最后,各组展示制作和解说视频,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解说”和“最佳厨师”。组间相互分享甜品,体验健康饮食。
  【设计意图】课堂收尾阶段主要提炼和总结学习成果。本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梳理相关 “食材、数量和指令步骤”的语句,并且通过行动参与实践,将语言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CLIL教学要略。制作水果甜品环节既是语言输出又是“学和做”的结合,让英语学习走向生活运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感得以充分激发。在听、说、做等系列活动中,将语言学习与生活技能整合为一体。
  6.作业布置,小结梳理
  小组活动完成后,教师做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名词的数、水果甜品制作步骤及指令用语、how much/how many的应用)达成情况,呼吁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布置当日作业:
  (1)跟读并复习巩固2c部分的对话内容;
  (2)制作不同口味的水果沙拉或奶昔,和家人分享,并写下英文制作步骤和指令,下次课堂上交流。
  【设计意图】师生回顾本课学习目标及达成状况,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当日课堂所学内容,并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尝试制作不同口味的水果甜品。同时,再度通过语言学习实践,内化目标语言,提升语言输出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CLIL教学的主要特点集中在“双轨教学”这一途径,与偏重语言技能培养的EFL课堂相比较,CLIL能使课堂教学更真实、更切题,使学习者更能体会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为了达成理想的CLIL教学效果,实践中,教师必须用好3A开展教学设计。在4Cs基本框架下教师对课堂有了整体设计,但在设计细节活动时,教师要用好3A 工具包,即Analysis——分析学科内容,明确学习所需语言;Add——补充学生完成CLIL学习时所需的有关“元认知、学习策略、讨论活动”等支架性语言;Apply——运用产生于学习情境中含有认知和文化素养的语言,确保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均得以发展[5]。在实施CLIL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坚持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兼顾,防止走向“偏重語言教学,忽视内容教学”或“突出内容教学,淡化语言教学”这两个极端。
  参考文献:
  [1]COYLE D, HOOD P, MARSH D.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1.
  [2]刘亚玲,陈悦婷. CLIL教学理论初探及对我国EFL教学改革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1(10).
  [3]卓盛.运用CLIL教学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2): 13-15.
  [4]HELGESEN M, BROWN S.听力教学实用技巧[M].刘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66.
  [5]COYLE D.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Motivating learners and teachers[J].The Scottish Language Review, 2006(13):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82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