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学习”,就是主体(学习者)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自己与自己的相遇与对话。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的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要在课堂教学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学习,教学内容就要设定在比通常水准更高的层次上,否则,“上层”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形成。同时,倘若不关照到“下层”学生的学习问题,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也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定的稍微高一些,但在教学中,又必须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加以组织。这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克服这个难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构“学习共同体”。
   布鲁纳曾经这样描述学习共同体:“它的模型是一套实做和实知的方法,提供机会让人争相仿效,提供不断的评论,给新手提供适当的支架,甚至提供良好的脉络来出发有意的教导。它甚至会形成一种像有效的工作团队那样能和实际工作相连的分工形式:有些人会暂时充当他人的‘记忆体’,或是记录整理,或是当作鼓励者,或是警告者,等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的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建构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强调目标导向,强调团队成绩作为激励。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多元发展,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一、山登绝顶我为峰——培养学生合作自信
  在师生合作时,由于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利于走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中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作学习中,面对相同的明确任务,与同学、老师不同的意见,可以先在小组里提出来,变成小组的意见,然后再集体讨论。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信。在生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千万不能指示:“懂的同学教教不懂的同学”,在这样的课堂上,“下层”的学生会丧失合作的自信,“合作学习”是发展不了的。教师必须改变指令:“不懂的同学可以多问问其他同学。”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自信,他们更有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更有可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选择并承担起责任。学生通过合作的探寻来提出他们概括出来的真实问题,大家的认知参与度更高,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
  二、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因为不管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学生主体性突出并非就是上课发言的次数多,更不是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教师除了本身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善于倾听是组织课堂讨论的保障,那种只在乎自己的发言,而不关注别人见解的做法,只能使课堂局限于表面的热闹。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时可分为三个层次。先是小组讨论,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强调:“一个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二个层次是让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代表在汇报时既有自己的观点,又融入了集体的智慧。第三个层次就是全班自由论坛,此时学生思想的“碰撞”会有明显的提升。学生只有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才能抓住重点,并对其发言快速做出判断,思考组织补充意见或独到见解,既养成专心听的习惯,也培养相互尊重的品质。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不例外,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这种差异不应该是教学的障碍,而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资源。“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熱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一要考虑学习小组内个体的素质差异,引导学优生辅导后进生,通过互补性的学习达到学生群体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促使优生更优、以优带后。二要挖掘后进生的潜能,拓宽学生之间学习交往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优差互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引导各学习小组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从而真正做到组间同质,在相互交换思想的前提下共同进步。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的帮扶、组间的互补、师生的共长,课堂就成了“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无锡市甘露学校 无锡市许舍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2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