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南通市幼教工作者在学习并领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以项目申报和建设为抓手,逐步落实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南通市紧紧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等方面,区域推进、整体提升,先后成功申报了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133个、县级项目100个,在项目创建中做到理念先行,以点扩面,覆盖城乡,梯度合理。
一、把握一个宗旨
南通市根据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目标,确立了目标建设宗旨——“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朵小花都绚丽绽放”。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是教育的基本标准,是幼儿教育的底线;快乐是指教育要给予幼儿激情、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量;成长是教育的目的,而幼儿园课程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让幼儿的生命在自主发展中成长,在教育唤醒中完善。为了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南通幼教工作者对游戏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以幼儿为主体,不断满足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主抓两条路径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既要依靠行政力量的支持,又要依托教研的及时助力,双管齐下,合力并行。
一是行政推动。南通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文件,对有市区建设项目的幼儿园给予每园15万元的专项奖补,县(市、区)财政还给每园20万元的奖补。2015年以来,市财政给各区共拨付专项奖补499万元,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800万元,各县(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100多万元。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印发有关项目申报的文件,严格执行材料评审和意见整改反馈程序,开展一年一度的市级项目建设专项视导活动,召开全市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发挥了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作用。
二是教研助力。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遵循“连点成线,区域划片”原则,组建教育共同体,进行联片教研,发挥项目共建园的龙头和示范引领作用。整合专家资源,邀请专家讲学,对广大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提升了全市幼教从业者的个体实践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三、构建三级网络
一是市级研讨,面上推进。建立了省、市项目园“园长交流QQ群”,开设了市课程游戏化建设“园长论坛”,在海安市、如皋市等地召开了五次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了项目单位业务园长培训会。通过交流、实地观摩和现场教研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统一了思想,明晰了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有效推进了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
二是县(区)级研讨,点上提高。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细化学习要求,查摆问题,分设专题研究群,解决区域共性难题。例如,如皋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群有1500名教师,安排了10个人值班,及时转达省群信息;设立资源研讨、儿童观察、新媒体运用等多个小群,分专项进行研究……2018年,南通市通州区、港闸区举行了全区课程游戏化建设“园园行”活动,对所有的幼儿园进行了拉网式督查,并选派专家就幼儿的参与性、师幼互动的和谐程度、教师观察的科学性、一日活动流程的弹性、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现场诊断。
三是园本研究,基层攻坚。因为各地的办园条件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均存在差异,故各园通过现场观摩、案例辨析、沙龙交流等方式,从细节调整入手,重点落实相关问题的策略建议,有针对性地展开园本研讨,拓展了课程建设的路径。
四、抓实四项举措
一是成立专家智库,全面助力。成立了“南通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家智库”,将经验丰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士吸引进来,开展咨询、指导、评估等工作,为课程建设进入快车道提供了专业支撑。
二是结对帮带,抱团前行。通过省优质园牵手市优质园、公办园扶持民办园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带活动。共建园与建设园一一结对,组建“项目共同体”,抱团前行;共同体“公转”和项目园个体“自转”并存运行,使项目建设更高效。
三是典型引路,均衡发展。首先,实施名园引领“1+1”工程。建立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结对共建机制,由公办园派出副园长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幼儿园和一些民办园支教。其次,鼓励与扶持“名园”办“分园”。凭借优质园的师资和管理经验开办分园,使其辐射效应最大化。最后,建立城乡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机制,通过教学互访、专题合作、结对共进等措施,发挥示范园的辐射与指导作用,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融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现场跟踪,重点指导。依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开展“伴随式”教研指导,每年对市级项目进行现场督导。如通过讲座、案例分析、视频解读等方式培养教师的观察意识;利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表,帮助教师掌握观察方法;引导教师对游戏记录进行剖析分享,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游戏方案。
五、取得五大效应
一是硬件增量提质,环境美化优化。随着南通市《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的落地,振兴学前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在各地展开。南通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近五年来投入的经费在教育财政经费的占比由4.08%提高到5.09%。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各地财政共投入30多亿元用于幼儿园的改扩建工程和内部环境的升级改造,仅如皋市与如东县两地就投入了近10亿元。全市各幼儿园都对本园现有的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如:有的建造了幼儿活动生活馆和木工坊等功能房;有的改造了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增设了嬉水沙池;还有的铲掉了景观式绿化,开辟了种植园、饲养角……幼儿园的一角一室、一草一木,都成了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幼儿们徜徉其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与艺术紧密相拥,与科学直接对话,与生活无缝链接,享受着多彩而快乐的童年。 二是课程丰富再构,园所建设特色化。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各幼儿园加强了对课程的审议,积极建构具有地域特征、园所特质、满足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一方面,基于“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对幼儿一日在园生活时间作了弹性安排,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灵活调整幼儿的学习生活等事宜。另一方面,对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幼儿园主题单元课程等进行了园本化再构,通过对园级、年级、班级三级课程的审议,形成幼儿课程体系。每个层级的课程都留有足够的生成空间,教师通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可及时发现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而生成有质量的课程。
三是教研真实聚焦,教师更具专业性。教研只有面对真实的现状,才能聚焦问题。为此,南通市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忽略个别化问题,梳理共性难题;另一方面,将问题进行归类,让相应部门设法解决。如将师资队伍的配置问题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去解决;对于园所内部管理类的问题,则通过学习法规、建立制度、细化规则来完善;对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則通过教研工作来推动。在四年的实践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的课程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转变,重点推荐教师阅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等理论书籍;关注教师观察儿童、课程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与诊断改善的能力;开展了“幼儿园课程叙事”“幼儿观察记录”“班本课程建构”“班级环境创设评估”等问题的教研,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如皋市开展的“幼儿园资源库建设研究”,如东县开展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叙事”活动,不仅在南通市各幼儿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还在第二届全国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交流会上进行了展示,为全国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四是游戏自由有主,幼儿发展个性化。各幼儿园从保证游戏时间、拓展游戏空间、创设游戏区域、增加游戏材料等方面入手,探索“区域化学习”“自主创生游戏”“主题馆游戏”等个别化、小组化的游戏,部分幼儿园还进行了混班、混龄游戏的探索。各园的游戏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得到了保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样态势。这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从游戏区域的自主选择到游戏计划的自主设计,从游戏场地的自主布置到游戏伙伴的自主选择,从游戏材料的固区使用到跨区游戏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等,都能积极、主动、自主、自立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度、互动性、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五是家园协同共育,社会美誉度增加。一方面,发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各园积极宣传课改精神,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家长助教、亲子共庆佳节、亲子游戏节等,让家长与教师一起收集资源,共同进行游戏观察,参与课程建设,从而扼制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奠定了家长的科学早教观。另一方面,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南通教育网官媒、《中国教育报》《南通市教育研究》,以及各县(区)教育公共媒体、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及时推送课程游戏化改革动态,让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感受到南通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回顾过去,南通市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展望未来,南通市的学前教育将继续在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