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谈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现如今的学校语文教育中,学生畏惧、厌倦写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以期为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育心理学;写作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90-02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写道:“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大众普遍的认知中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的是习作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但是在以某小学1800名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73.5%,其中习作能力较好的优等生存在不爱写作文的焦虑情绪也占到了58%。
  如果学生在儿童时期就失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就无法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个论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下为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相应的成果。
  一、观察与情境体验法
  材料的获得是学生习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很棘手,是因为没有在现实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直观体验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活动单元《纪念日习作课》中进行了教学实践。首先以教材中的母亲节纪念日活动为契机,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纪念日节目,并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学生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在这个活动课程上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孩子对活动过程进行再次的梳理,抓住活动前的准备或者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记录下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該班50多名学生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的要求,在习作中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该方案的成功说明师生共同在创设的情境中写作,易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模仿与读写结合法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模仿性。但是多次的实验证明在习作教学中太早地出示范文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作文与范文雷同,产生思维定式。在实践中效果更显著的模仿是文章的句型、结构、谋篇布局、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模仿。
  研究访谈中发现教师普遍反映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习作畏难情绪最严重,因为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习作的初始阶段,写作方法和谋篇布局的方法都知之甚少,此时如果拔高难度直接由段的训练跳入篇的训练,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打击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尝试采用产生式迁徙理论抓住课文中的某一个写法进行段的写作迁移和运用,读写结合,在课堂上落实写作教学,一课一得。教材是最好的范式,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小镇的早晨》可进行中心句的训练,《翠鸟》一课则是动物习作仿写的良好范文,《圆圆的沙粒》可以落实对话描写。结果表明读写结合法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同步进行,能做到课堂写作,课堂上及时反馈及时点评,大大提高了学生习作的效率,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习作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大量积累与阅读法
  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广泛的多样的阅读,学生就无法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更不能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在以第二学段380个学生为样本的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中发现,语文成绩排名前10%、作文成绩前20%的学生,平时热爱阅读、能坚持阅读的学生占96%。可见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首先,是第一学段中大量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运用。皮亚杰阶段论指出:第一学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上存在“泛灵论”。“灵化”了的外物主要指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研究者积累了多个关于绘本的教学案例,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驴小弟变石头》《温情的狮子》的绘本教学公开课,在课上教师与学生们一起看绘本、读绘本、演绘本、画绘本,带领孩子进入童话的故事中遨游。在以该校低段380名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95%的儿童都喜欢上绘本阅读课,对绘本阅读感兴趣。
  其次,是第二学段中大量阅读法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该班学生在家校微信群中开展阅读打卡活动,每日上传书籍照片、摘录笔记等,并每个月选拔坚持打卡的阅读之星,授予新书的奖励。该方案实施一学期过后统计微信群中的数据,班级中一共有34%的学生把阅读打卡、做摘录笔记的习惯坚持了下来。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来监督学生的阅读行为,以个别学生的阅读坚持来培养集体的阅读习惯,弥补了学校教育的时间限制,从而体现可持续性的教育效果。
  四、写作动机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对不同期望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有很大差异,对于高期望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积极和肯定的行为,对于低期望的学生,教师则更容易表现出消极和否定的行为。当学生获得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以后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又强化了教师的期望。实验研究表明,同样写作水平的两组学生,教师长期采用表扬、鼓励等正面评价的一组学生写作动机得到激发,而采用消极、否定等负面评价的一组学生写作动机下降。
  所谓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人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在本案例的教育实践研究中,教师为该班学生开设了公众号,鼓励学生把优秀的习作发表到公众号上,公众号现已吸引了515个粉丝,1850的点击率。同时,制作班级报刊,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作品集结成册,在校内发表推广。另外,鼓励班级的学生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积极投稿,现已有5名学生在市级作文竞赛中荣获佳绩。通过写作成就动机激发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方案应用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研究从某校一个班学生一年级时开始运用论文中所论述的观察与情境体验法、模仿与读写结合法、大量积累与阅读法、写作动机激发法,到今年该班学生四年级时以62个样本为数据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该班77%的学生热爱阅读,53%的学生喜欢写作文,20%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27%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同期以全校1800名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的数据为73.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而四年段的其他班级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也仅有32%左右。相比较其他班级,该班的写作兴趣得到明显的提升。由此可见,该论文中论述的习作教学方案,只要持之以恒地实施,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并有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连榕,罗丽芳主编.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责编 韦淑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