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微课程初探中的理解与收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各园都在积极探索微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我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班级微课程,总结出微课程包含课程起源、课程目标、课程网络、课程实施及课程小结,并在实施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经验与喜悦。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微课程;理解;收获
   一、 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微课程是指生成式的课程,体现幼儿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微课程小而灵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
   二、微课程有什么
  微课程包含课程起源、课程目标、课程网络、课程实施及课程小结。下面我通过介绍小班上学期的微课程案例“我自己”,从课程起源、课程目标、课程网络、课程实施及课程小结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介绍。
  (一) 课程起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爱哭、不善于交往,常常听到有孩子们这么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不会穿”“老师,我的杯子倒了”。针对小班孩子这些共性问题,我们确立了《我自己》这个主题,并梳理出了以下课程目标。
  (二) 课程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我”就是自己,我和别人不一样,能发现明显差异,初步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
   2.
  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尝试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情感方面:喜歡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和老师、同伴交往,并尝试关心他人。
   (三) 课程网络
  整个微课程以绘本《我喜欢自己》作为主题的开启。绘本通过亮丽的画面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孩子要从小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即喜欢自己,了解自我,树立自信。”这个绘本跟我们的主题《我自己》很契合,班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绘本中的主人公猪小妹。学了这个绘本后,我们班的孩子积极尝试着学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回家经常跟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衣服我自己来穿吧。”“妈妈,我要学会自己刷牙和洗脸。”从这个绘本价值点出发,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网络图“认识自我——我真能干——保护自己与关爱他人”,从这三个板块来推进主题的实施。
  (四) 课程实施
   1. 集体教学
   (1) 绘本活动《我喜欢自己》
  拿到绘本《我喜欢自己》,我就让幼儿边看边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找找小眼睛、藏藏小耳朵,挠挠小脚丫,撅撅小屁股,从熟悉身体部位出发,再扩展到各部分的作用本领,让小班孩子在说一说、动一动中喜欢上自己。
  (2) 艺术活动《我的自画像》
  绘本中的猪小妹非常喜欢自己,我就问小朋友“你喜欢自己吗?你喜欢身体的什么地方?”有的孩子说“喜欢自己的脸。”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请孩子们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然后照着镜子把自己的样子画出来。有的孩子画得特别形象,胖胖的孩子画的脸圆圆的,瘦瘦的孩子的头型是尖尖的,有的孩子画得特别仔细,头发长长的,连头顶的辫子都画出来了。
  (3) 科学活动《认识眼睛》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惊讶地发现:“诶,我的眼皮是双眼皮的,你的是单眼皮的!”通过仔细地观察,他们又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眼部都会有一些略微的不同。捕捉到这一兴趣点,我立马给每一个孩子的眼部做了个截图,冲成了小照片,贴在主题墙上。好几次放学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妈妈,你猜这是谁的眼睛呢?妈妈你找找看,我的眼睛在哪儿呢?”孩子们通过探索眼睛的秘密,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还开展了语言活动《我的名字》、健康活动《我的小脚丫》、美术活动《小手变变变》等,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使孩子们更喜欢上自己,信心倍增。
  2. 区域与生活
   除了集体教学外,我们还要把微课程整合到其他活动中,因为微课程不单单是集体教学,还有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
   (1)
  创意区:在创意区中开展制作相框活动,利用废旧材料硬板纸制作的、利用压花机装饰制作的、利用毛球、纽扣、毛条等装扮的各种相框。动手活动在我们操作区得到延伸:拉拉链、扣纽扣、喂青蛙、穿鞋带、夹夹子等。通过这样的自主操作,提高了小手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2)
  生活区:在生活区我设了一个“自助餐”区,投放了一些小碟子,让孩子们按需要自取点心,我们还把这个好习惯延伸到生活环节,在吃点心的时候,让孩子们真正做一位小主人,自己拿饼干、取牛奶,孩子们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事情,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大大加强了。
   (3)
  语言区:三岁的孩子正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口语表达的差异又很大,如何让牙牙学语的宝贝变得“能说会道”,我们想结合我们班的语言区“鼠小弟学说话”,创设鼠小弟的专属剧场,开展“鼠小弟讲故事”活动,人人都是剧场的小主人。展示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我们还推出了小小故事王呢!
  我们将幼儿的这种自我服务延伸到了生活环节。比如午睡起床的时候,让幼儿自己折被子,很多孩子在一次一次地尝试之后,都会自己折被子了。于是我们在班里组织了“折被子”比赛,孩子们都能踊跃参与寄来。比赛之后,我发现孩子们自己折被子的积极更高了。
  三、 微课程的收获
   (一) 家长的收获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简单的陪同,不是看护,更不是说教,而是和孩子一起共同享受亲子相伴的快乐时光,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微课程活动就为家长们创造了高质量陪伴的机会。如:小班开展的“桂花香”活动,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欣赏和观察桂花,不但促进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更多地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新的体验。
  (二) 幼儿的收获
  微课程的开展是在追随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架构的课程,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如:小班“桂花香”的活动,幼儿想要去发现桂花树更多的秘密,孩子们钻到桂花树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着桂花树的外形特征;用小鼻子闻闻每一朵花香,与爸爸妈妈一起采摘桂花、制作香包。像这些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和喜爱之情。
  (三) 教师的收获
  微课程活动的开展,教师们经历了“无从下手”→“雕刻研磨”、从“懵懵懂懂”→“调理清晰”的全新蜕变,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的收获与知识,才能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准确理解幼儿教育的新发展动态,更快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程的含义与发展[D].中小学后息技术教育,2013.
  [2]袁亚琴.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J].成才之路,2015(14):74-74.
  作者简介:
   陆菊仙,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8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