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幼儿有效合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构游戏应该让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环境;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自由、自主的与环境积极有效的互动。更以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适时适当的介入指导,并灵活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来生成游戏的内容和深入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大班幼儿 建构游戏 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57-01
  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于建构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但是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笔者就着重通过分享交流这个手段来提高在建构游戏中合作能力的发展。
  结合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对建构游戏中现状的分析和观察,总结了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行为特点,归纳了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同伴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幼儿有效合作的策略教师开始计划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有效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1.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行为特点
  大班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能够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了,他们通过交流意见,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布局的关系,思考建筑群体的大小比例,即前后位置的合理性,并学会了参照全景建筑图,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地设计。
  大班积木区的游戏特点是分工合作,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性格特点和技能水平分配角色和任务,其中,小领袖式的人物非常了解小伙伴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家协调分工,使优势得到互补,让每个人在设计、布局、搭建、装饰、介绍等不同环节中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2.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组成的形式
  筆者在多次的建构游戏中观察幼儿之间是怎么来选择自己合作伙伴的。通过观察,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强强组合又称为能力过强型。就是能力强的幼儿组合在一起又称为能力过弱型,第二种—弱弱组合又称为能力互补型。就是能力弱的孩子组合在一起。第三种就是强弱组合。下面就这三种组合形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1)强强组合
  优点:幼儿的能力都很强,建构的东西比较丰富,富有想象力。
  缺点:在一个合作团队里,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很多时候会为了谁来做“领头的”就会容易产生分歧。
  (2)弱弱组合
  优点:由于组内的幼儿能力都不强所以不容易产生纠纷。一般以模仿作品为主。
  弱点:在这个组合的作品有时会不成功或者东西没有创意。
  (2)强弱组合
  优点:这种组合由于能力上的互补,幼儿之间的分工很明确。如能力强的孩子做主导地位,能力弱的孩子做辅助的作用。
  弱点:对于能力强的幼儿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能力弱的幼儿发展的机会就不是很多。
  3.大班幼儿现阶段的合作的能力
  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在以单独游戏为主,而更趋向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老师交往,学会合作。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活动,笔者发现大班幼儿在合作中第一:有了集体意识。第二:有了初步协商的能力和服从安排的意识。第三: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组内出现不同意见时,他们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提高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这个阶段的观察指导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欲望,使他们有合作的需要。而设计一些幼儿都喜爱的、必须在合作下才能完成的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分组现场实践策略
  所谓的现场实践策略就是把全体幼儿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都来进行同一个物体的构建。通过每组现场的构建活动中找到自己组失败的原因并及时的进行改正。
  这个方法主要是让幼儿通过与其他组的比较并吸取其他组的经验来获得更多的合作方法。
  (3)反省策略
  反省策略就是当幼儿在共同构建一个作品时遭遇到了失败之后通过自己的反省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反省从而获得共同构建的经验的一种方法。
  (4)教师的有效介入和知道幼儿游戏时的目标意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游戏精神认识有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在如今的一日活动中放大了幼儿游戏的环节,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观察,就意味着不用介入幼儿的游戏过程。其实不然,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发展自我,但是有没有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为了通过建构游戏来推进幼儿合作意识的良好发展,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就应该有比较清晰的目标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游戏”、“通过我的介入,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情绪体验和经验?”等。
  随着大班幼儿的造型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插接单一的形象了,而是更关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情节的发展,在大规模的插接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搭建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