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游戏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游戏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此,本文分析了游戏教学的作用,并结合具体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学的策略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游戏  作用  策略
  所谓游戏教学,就是学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自发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练习中去,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游戏教学的作用分析
  1.吸引学生们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遵循“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机械式的一遍又一遍重复动作让学生覺得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差强人意,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娱乐元素,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赋予相关游戏情节,借助游戏的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动作技能水平,又能保护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一举两得。
  2.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少于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智力水平的开发。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有助于和谐氛围的营造,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为学生智力活动开辟了理想园地。游戏活动可以将听、说、视、练、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和运动区建立复杂的、频繁的神经通路,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智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增强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持的基础。
  3.可以培养优良品质,锻造学生人文精神
  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优良品质的集合。遵纪守法,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勇往直前不畏艰辛,以及集体主义荣辱观等,这些优良品质我们都可以在体育游戏中看到它们的影子。另一方面,体育游戏也具有规则性,讲文明、公平竞争等都是游戏者统一遵守的规则,对学生自尊心和自制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体荣誉感无形之中加强了学生行为的责任性和自觉性,避免由于学生个性的突出而自由放纵,从而提高学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
  1.教学准备部分引入体育游戏
  课堂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身体能够承受相应的体育运动,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不进行充分的热身,容易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但是热身活动也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跑圈热身”等方法,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乏味感,降低学生的参与欲望。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多样化游戏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热身运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斗志,同时做好充足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
  2.教学基本部分引入体育游戏
  引入游戏活动实施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课程都要利用游戏组织和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合理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将游戏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例如,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引入游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活动的优势作用,帮助学生牢牢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以体育中的“足球教学”为例,当学生初步掌握接球、传球两项技能之后,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可以设计“直线迎面接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组内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迎面排成两列纵队,中间相距20米的距离,一组学生将球踢到对面,对面成员接球后再继续踢,通过“迎面接力”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巩固踢球技能。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游戏活动的针对性,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
  3.课的结束部分引入游戏活动
  一节课的体育锻炼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疲劳感,为了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感,改善心境,调解生理机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因此,在体育结束整理部分,可以适当采用小负荷游戏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防止学生的兴奋度过高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秩序。这一环节的游戏应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如:“猎人、老虎、枪”和“抖肩法”等轻松的游戏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放松。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广泛引入多样化体育游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浏.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 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晓. 关于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 (3).
  [3] 颜春秀. 谈体育游戏创编与运用[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7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