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学习阶段是其他学习阶段的基础,语文科目也是一门基础的科目,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词组生字,还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其他能力。其中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大多是机械地朗读课文,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使阅读过程并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为此,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学生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很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积累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感。良好的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朗读教育的重视,采取各种各样的朗读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正确朗读、用心朗读的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很多学生不是缺乏朗读的能力,而是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不愿意张嘴朗读。在现代的语文课堂上,很少有学生愿意举手起来朗读文章,特别是小学生现在处于稚嫩的年龄阶段,对大量重复和单调的事情容易产生厌倦的心态,因此教師应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面对文章进行朗读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练习标准的普通话,然后在备课阶段要搞清楚文章所涉及的字音字词,要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以及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情感。教师要把情感融入朗读过程,注意字词发音的正确性、朗读语调的变化性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教师应该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朗读的魅力,激发学生想要自身尝试朗读的想法。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整体情感来选择适合的朗读背景音乐,在朗读的过程中起到烘托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进行朗读之前已经对文章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更容易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情感,可以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以《荷花》这篇文章的朗读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就先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荷花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教师可以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重视教师的课堂指导
  由于学生目前的学习阶段处于基础阶段,学生所掌握的朗读技巧很少,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学生的朗读问题,这时候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指导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以经典文章中的重点片段进行讲解,可以先让学生前后位之间进行自由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积极程度,找一些比较外向或者讨论过程中表现活跃的同学朗读。如果同学的朗读过程存在问题,教师应该指出来,最后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朗读音频或者由老师做示范进行朗读。这样学生通过把同学的朗读和标准的朗读进行对比,就会更深刻明白到底应该怎么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故事性都比较强,文章中充满了很多人物对话,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氛围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在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表情上做出良好的调整。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并且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肯定,所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融入课堂。
  三、及时进行课堂朗读评价
  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字词发音、语调以及语句停顿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准确提出来,还要关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但是教师为了照顾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打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激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和课堂表现,表扬学生站起来进行朗读的勇气和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进步。教师应该通过表扬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学生寻找规范的、有趣的朗读资料和朗读示范资源,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情节。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给学生专业、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雅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23.
  [2]江松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201.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5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