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关实验室和工作室相结合的本科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艺术设计的本科教育体系中,除了方法论和基础理论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审美文化和理论需求物化成实体的实践教学。而在实践教学中,工艺性和艺术性常常处于对立统一的体系之中,如何寻求平衡,使二者在互补互动的良性循环中相互促进,是实践性教学探索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实验室和工作室教学相关侧重点的探索,力求解决实践教学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互动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教育;实验室;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125-02
  一、概述
  (一)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特征
  藝术设计过程就是在某种特定文化背景下,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以一定的审美需求,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能够适应现代大工业时代的产品的过程。
  由上可知,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文化和审美,目的是解决某一既定问题,而她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化的产品,而这个产品又必须适应大工业时代的生产需求。那么,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环节就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作为精神性的文化和审美物化成可见可感的实体,而物化的过程必然涉及对材料性质的了解和对工艺流程的掌握,可以说,实践性是艺术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把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分为两大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即对材料和工艺的了解与应用,以及如何实现生产的流程;第二个主题是对主观能动的把握,即对审美的认知和构架,以及如何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第一个主题,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室的系统学习去解决,第二个主题则需要学生通过工作室的系统学习去解决。
  (二)实验室和工作室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室的作用——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作为艺术设计的实验室,首先应该是材料实验室,即拥有能够处理当今主流材料的各大基础设备,初步计算,应该拥有木材加工设备、陶瓷加工设备、玻璃加工设备、金属加工设备、纤维加工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能够提供学生相应的耗材,这些耗材包括材料本身以及加工工具。以陶瓷加工设备为例,实验室应该拥有的基础设备包括拉坯机、车模机、施釉机、炼泥机、烘干机以及高温窑炉和低温窑炉等,其次,应该能够提供学生基本的泥料、釉料以及处理工具等。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学习的工艺,应该是教师有意识地从各种加工工艺中提取的几种主要的加工工艺,这些工艺应该囊括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依然以陶瓷工艺为例,我们可以选择陶瓷技艺中较为常用、不可或缺且适应性最广的几种技艺对学生进行教授。成型工艺如:拉坯、翻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装饰工艺如: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刻化装饰、剔化装饰、肌理装饰等。这些技艺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艺术作品,在现代也焕发着勃勃生机,能够适应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生产要求,同时也能够保持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的学习,应该掌握至少两种或以上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以及相关大型设备的使用流程。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客观物料的认知方法,了解材料和工艺的实现范围和加工极限,以及基本的成本意识。
  2.工作室的作用——对主观能动的把握。我认为的艺术设计工作室,应该是在一位或几位教师的带领下,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培养,而这个有针对性的审美培养过程则是通过解决某一问题来实现的,因此,工作室的核心价值在于“启发”。在历史上,艺术设计的前进总是纠杂着对传统工艺的审视和对现代技术的探究,传统工艺体现了传统审美的魅力,而现代技术则彰显了现代文明的美感。表面上看似技术冲突,而本质上则是文化问题。例如,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家具和宜家现代的板式可拆卸家具,看似完全不同的技术,实则在审美上有相通之处,那么这个连接传统和现代的审美点在哪里,如何去提取,然后又如何通过相应技术去转换,也就是我们常常在艺术设计中提到的,如何在传统技艺中提取现代的审美观,或者在现代技术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感。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当中,可以和教师就一个具体的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预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不限于一种,更多的是应该鼓励和提倡学生的主观能够性,驱使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
  3.实验室和工作室的相互关系。实验室和工作室的相互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前提,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工作室的启发示教学,解决各种问题的创意设计,离不开学生在实验室中学到的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客观规律。学生在实验室中了解到的各种材料和工艺,也最终会因为具有创意的设计而换发新的光辉。如果没有实验室提供材料和设备,学生就无从系统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那么他所有的创意都是无根之木,经不起现实的推敲。反之,如果没有工作室提供有针对性地启发培养,那么学生在实验室中掌握的知识就仅仅只是工艺流程,不能称之为艺术设计。
  二、工作室与实验室融合的思路
  1.科学性体现在培养着重点的循序渐进上。在第一学年里,让学生进入感兴趣的工作室当中,帮助或协助工作教师完成各种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里,学生接受或少量接受工作室教师的研究理论和思想,更多的是直观地体验工作室的工作状态,培养的是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艺术基础,因此可以进入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材料运用的基本技能,以达到对各种材料种类的认知普及。同时,工作室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工作室的特点,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材料知识进行设计实践。这一阶段着重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脚踏实地。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和第四学年上学期,学生可以运用在工作室所学的知识,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对自己的设计构思进行较为专业的物化实现,同时不断地在实践中整合自己学到的合种知识。这一阶段培养的是他们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在第四学年的下学期,学生可在实验室中,结合工作室教师的指导进行毕业创作。
  2.连贯性体现在课程设计的彼此配合上。工作室在强调启发式教学时,可以配合学生在实验室学到的相关材料知识进行引导和发挥,例如家具工作室,在学生了解到木材和陶瓷两种工艺后,可以针对这两种材料进行设计上的引导,如何在家具设计上完美结合两种材料,以实现创新的美感和解决既有的功能问题。而学生在工作室中跟随教师进行相关设计研究时的所感所想,可以驱使他们在实验室的材料学习课程中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发掘材料的个性特征。例如学生在首饰工作室中学到的知识,可能促使他在学习材料加工工艺上更加地注重材料的精细加工特性。
  3.衔接性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沟通上。负责实验室课程的教师可以和负责工作室的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沟通,有可能实验课程的教师就是主持某一工作室的教师,因此各个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制定自己的课程进度和作业安排上经过彼此的交流,能够使前后课程在知识授予上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得到最高效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对不同的学生有所侧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工作室与实验室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索中,主要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连贯性和衔接性,使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够性,最终设计出细腻踏实又具有大胆创意的产品。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改善的地方,例如各个工作室的课程安排和选修人数尚有一定的矛盾,学生在调整工作室中该进行怎样更加有效的规范管理,实验室如何在有限的经费中最大限度地调配各种材料和工艺的资源,都还需要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但总的来说,这次的实践教学探索是积极的,是值得鼓励和期待的,是具有可实施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喜波.关于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69-170.
  [2]梁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2):139,251-254.
  [3]何亚彬.科研实验室促进本科教学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7):144-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