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是我国古代文人志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不同朝代、题材的作品,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透过诗词作品渗透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提高其审美品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审美培养;意境美
  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诗语言的品味、对诗意境描绘的感受以及作者情感抒發的把握,这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三大教学重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基于具体的作品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的,在多次的鉴赏练习中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美化学生的心灵。
  一、
  从练字入手,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简约而又充满内涵,常常是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去品味其语言之美,教师不妨借助具体的作品,开展练字活动,体会汉字语言之精妙。
  教授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品味作者语言表达和运用的精妙。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在这句词中,“剪”和“理”两个动词可谓运用得恰到好处,另外这句话中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丝喻愁,新颖且别致。在之前学习中,我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积累古代的一些谐音现象。在这里,我提问学生:“这句话没有明显的喻体,但是却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进行比喻的吗?”在此,我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在古代,人们多以“丝”谐音“思”,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如,李商隐在《无题》中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经过联想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即作者用“丝”来比喻“离愁”,这确实很是新颖。现实生活中的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然而作者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无法消灭,进而作者生发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慨。从曾经的帝王到如今的亡国奴,曾经的荣华富贵与美丽家园如今有烟消云散,李煜心中涌动的离愁别绪将其淹没,怎么也说不尽。通过引导学生对这首作品的语言进行鉴赏,可以帮助学生去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对于之后作品情感主旨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
  揣摩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
  《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古诗词的鉴赏中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艺术境界,领会其意境之美。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可以帮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部作品中,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就为读者营造了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作者孤身一人登楼的画面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孤寂与凄婉的意境。随后,“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简单的十几个字将作者登上楼后看到的景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此时,我提问学生:“月亮向来是古人作品中常被用到的意象,读李煜的这首词,其中‘缺月如钩’的意象代表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如钩”一词将月亮的性质描绘了出来,同时也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天上那如钩的残月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是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的见证者。看见这样的月亮,作者又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想到了自己的离愁别恨。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四个意象,让作者不禁“寂寞”情生。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所描绘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
  感受情感,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情感之美
  情感就像是诗词的生命和灵魂,如果缺失了情感,任何作品都是乏味的,这也不是真正好的作品。纵观我国历来为人传颂的经典古诗词,无不蕴含了动人的情感,无不是在作者浓郁的情感上绽放的花朵。虽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但是却可以打动每一个读者的心,让我们能够跟随诗人的思维在情感世界中徜徉,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把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南宋末年,文天祥率领将士们在潮州与元军作战,无奈失败成为敌军的俘虏,路过零丁洋时,他拒绝元军要求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的请求,视死如归写下这首诗。作者看透了人世间的生死,坦言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可以为国家而死是他的荣幸。教师在教授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结合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国志士和广大民众传颂这篇作品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深切把握“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词背后隐藏的爱国热情以及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语言美、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以及把握古诗词情感之美,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诗词艺术中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夏珍华.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46-48.
  [2]邱辉明.小议初中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3):61-62.
  作者简介:
   朱晓容,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