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还应该点化他们的身心和润泽他们的人格。针对小学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探讨了它在数学课堂的具体渗透途径。这些途径分别是:从数学教材中挖掘,从数学情境中烘托,从学生合作中感受。这包括从教师自身、教材、教学情境、学生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小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初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数学的科学性与数学学科中的人文性有效整合。由此看来,小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外,还应该包涵点化他们的身心和人格的润泽。小学数学的人文精神,它蕴涵:努力进取、不断完善、引导自己迈向成功、积极地钻研探究与创新、默默地奉獻、坚忍不拔地挑战困难、与团队合作的精神等等。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小学数学的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而且应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呈现于小学教材的各个不同层面,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理念,如空气中的氧气,视之无形却不可或缺,像自然界中的春雨,飘飘洒洒却润物无声。
   习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渠道。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习题的教学,习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让小学生感到一种小学数学特有的亲和力、美感的习题,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习题教学成为小学生构建人文精神的一条渠道。如在教应有题时,针对学生乱花零用钱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题“如果规定每个人每天只能用3元钱,我们整个班共47人,一天共花掉多少元钱?”(3×47=141元)“假设每人每天少用2角钱,全班47人,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元钱?”(2×47=94角=9.4元,9.4×366=3440.4元)“4元可以买一样物品,全班47人一年节俭下来的费用能够买多少件东西送给需要帮助的其他孩子?”(3440.4÷4≈860件)学生通过解答,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应该能懂得节约用钱、不乱买零食吃。这样结合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解答乘除法应用题,又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形成了节约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这也是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人文关怀融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二、依托小学数学情境渗透人文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知识“情境化”,而人文性的渗透,主要依托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并不枯燥,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哲理。如在六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在揭示课题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小石子投入水池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发现了水波中的那一圈圈的涟漪,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圆”。紧接着,从这个水中的圆入手,请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能观察到的“圆”:圆圆的太阳、金色的圆形向日葵、各种圆形的花朵等等,这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赞叹之余,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中的圆之美。学生对圆的浓厚兴趣就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圆成了他们审美的对象,把生活中的事物和数学课堂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小学数学与审美的融合,体现了小学数学的人文陶冶作用。再如对于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赏对称”环节,依旧可以运用多媒体把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引入课堂,让学生边欣赏着美丽的桂林山水,边听着动人的音乐,山清水秀,山影入水,在欣赏优美景色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解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大自然中那有轴对称图案构成的山水。学生在观赏桂林山水、身临其境的同时,提升了审美价值,也慢慢地感悟到数学的艺术价值,净化了心灵。
   三、通过合作活动感受人文价值
   合作精神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在合作中,可以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增长智慧。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数学实践课中经常开设一些相对简单的合作探究实践。例如:学习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之后,把全班48人,每4人为一小组,分成12小组要求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长分配任务,操作员可以测量模特的肩宽,两臂伸开的长度、身长、胸围等。记录员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中,整理员整理好数据。比一比,哪个小队量得准、量得快。在这个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及时地表扬,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数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生的人文价值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培养,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无形中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数学中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对孩子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进行数学能力的提升,而且也需要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构建孩子健康的人格,展现科学的人文精神,并把他们渗透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单尊平.对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1.
   [2]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郑玮蕃(1978—),女,浙江玉环,本科学历,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陈屿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