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有效管理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早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各级学校教育也在积极探索优化中小学教育的新模式。然而新时期的初中班级管理依然存在不少与素质教育改革不尽吻合的问题,也因此影响了班级管理品质与效率的提升。究其原因,仍然是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手段等环节的问题,这就需要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秉承民主与科学管理原则,在优化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结合分层管理方法,以人为本开展生活化、实践化管理,以及结合心理学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多措并举实现管理思想、手段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新问题;有效管理;手段
作为衔接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时期的学校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敏感期,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的教育都会对其产生“塑型”的关键影响。因此,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成绩与智力水平提升,还会涉及品格、个性、心理等更加广泛的领域,故而格外需要加以优化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一)与素质教育改革不尽吻合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主题之一。众多中小学校探寻和摸索深化教育改革之路已有数年,但越来越多优化措施推出的同时,依然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存在于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初中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改革不尽吻合。
在不少中小学校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仍然是绝对的权威。除了在班级管理中习惯性发号施令外,很多班主任往往会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甚至大包大揽,唯恐学生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或错误。由于班主任自身还要承担授课教学任务,再加上对班级事务不遗余力的管理。许多班主任因此负担沉重甚至心力交瘁。
反观学生,由于班主任自动包揽了所有管理工作,学生便成了被管理对象,不仅在班级管理中极其被动,更有不少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如同置身事外的陌生人般不闻不问。更有甚者,由于班主任管理严格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只感觉个性受到压制,不仅不在班级事务中积极投入、踊跃参与,反而处处对着干,成了“惹事精”或者“破坏分子”,变成班级管理的负面影响因素。
在這种不甚良好的环境下,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难以得到提高。一方面参与度相对有限,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基本无法体验到主体管理的价值与意义,只能相对被动地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对班集体无法产生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习惯于完全服从,只会等待班主任下达指令亦步亦趋,学生无法通过相对活跃的生生互动形成协作意识与合作精神,这还会阻碍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初中班级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管理品质与成效欠佳
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力度,传统管理形式往往在品质与成效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不少初中班级管理与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存在许多相似点,比如重视分数、成绩远远胜过其他,班级管理常常只突出学习成绩这一个中心,其余都成了相对次要甚至被有意忽视的环节。又如班级管理只局限在一个班的小范围里,甚至连年级都无法实现联动或覆盖。班级管理的着眼点十分狭窄,相应地,管理形式和内容也相对刻板、机械。再如,不少初中班主任已经养成了完全依赖以往工作经验开展班级管理的习惯,在管理过程中主观色彩明显,较少严谨分析判断。
综合以上各因素,一些初中班级管理状态缺少应有的活力和动力,甚至如同一盘散沙,管理工作品质与成效欠佳。
二、初中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管理理念陈旧
意识决定行动。无论在何种领域,管理手段先进与否取决于管理思想、观念、意识的时代定位。如果客观现实已经快速发展遥遥领先,而人的管理理念依然停留在过去,那么必定会与现实产生越来越大的差距,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一定会体现在具体管理形式的局限性上。
同样的道理,初中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还在20世纪原地踏步,而学生却是千禧一代,如此巨大的落差必定存在矛盾冲突。生为00后的初中生自有意识开始就被海量的资讯和光速的传播所包围。新生代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之广、速度之快早已远远超越前人。这样的学生群体必然更加早熟,更加富有个性且独立意识显著。加之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恰恰适逢青春叛逆期,两相叠加之下,班主任相对陈旧的管理思想自然会与个性张扬的学生格格不入。
(二)管理方式落后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但一些初中班主任却还满足于口头、粉笔加黑板的管理,这种落后方式自然难以取得学生高度的认同与接受。即使学生会受制于权威的力量而在表面有所服从,但在内心深处,这样老套的管理手段很难对思维活跃、冲动叛逆的初中生产生实质的教育影响。
三、新时期初中班级有效管理手段
(一)民主集中结合分层管理
提升新时期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首要一点是从过去相对强制的权威式管理转向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新方向。比如在班干部的选拔事宜上,过去由班主任直接任免的班干部或许很难得到多数普通学生的肯定,不如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由全班学生自行决定学生干部的人选问题。
又如,面对更加个性鲜明和渴望独立的初中生,班主任不妨顺应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着力通过班级管理模式创新培养学生承担责任、互帮互助的优良精神与卓越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想方设法让多数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各自承担一小部分管理内容和责任。例如在各主要班级干部之下设立副职。如,学习委员下设若干副委员,分别负责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体育委员下设若干副委员,各自负责一组学生开展课后体育锻炼的成果检测等。 再如,基于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适当增加学生干部代表或全体学生自主召开的主题讨论会,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由学生干部通过主要代表或全员投票表决等形式制訂规划或执行方案等。
以上这些大规模“放权”的行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营造起民主集中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管理参与者的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学习和管理主体的正确定位上。而班主任除了能够适当卸下过于沉重的管理重担外,也能转变自身失当的管理定位,从全权主体回到引导者、辅助者的科学定位上。如此,班主任不再受制于琐碎事务的局限,得以将管理视角投射到更加宏观的高度,更有助于使班级管理整体水平实现提升。
(二)以人为本开展生活化、实践化管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班级管理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个性品质等综合素养的推动和促进,同样需要从小处着手,由身边事展开,在点点滴滴间积累。因此,以人为本开展生活化、实践化管理非常重要。
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一个小目标”活动,让每个学生为自己拟定一份每天需要完成的目标清单。这些目标不需要宏大,但务必具体,诸如每天背诵一个新单词、一句名言警句、写下一句话日记、慢跑十分钟等均可。到周末时自查一周完成小目标的情况,对已完成的目标写下心得体会,而未完成的目标则分析原因并给出改进策略等。制定小目标的目的在于培养起学生对自己负责、勇于自我批评、善于自我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形成相对准确、理性、客观的自我认知非常有益。
再如,针对一些学生攀比心理、享乐心理问题较重的情况,不妨考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到城市周边相对偏远贫穷的乡村学校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生活和学习环境迥异的同龄人在局促的物质条件困扰下对学习的热情。再调查了解这些乡村中学生对一本书、一间明亮教室的渴望,对比城市学生堪称奢华的学习状态,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到极大的震撼甚至冲击,从而认识到物质追求的浅薄与精神追求之深刻间的天壤之别。
(三)结合心理学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
时代的飞速变化带给国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也伴随不断加快的生存节奏,造成人们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曾有机构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超半数中小学生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近年来陆续有中小学生因为学业或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出现种种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结合心理学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也是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提升有效性的举措之一。除了应当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充分地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外,班主任还应当引入积极心理学这一创新理论,通过班级管理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积极心理暗示的能力。这是由于中小学生因学业或生活等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通常都是长期负面情绪积累导致,而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就是消极心理作祟。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暗示正是为了对抗消极心理的副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摆脱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困扰,对于顺利开展班级管理也是有益的尝试。
四、结语
细究初中班级管理面临新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与传统教育理念、管理思想间的差距所致。零零后学生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班级管理还未能及时从传统框架中充分调整出来,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产生矛盾冲突。因此,解决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源上还是创新管理理念,要从传统的经验型、权威式尽快转变为科学化、民主化与信息化。这不仅是为了有效应对新生代学生对陈旧班级管理模式提出的挑战,也是为了推动初中班级管理向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更是为了全面扭转落后管理思想对提高管理品质与效率的局限,从而助力初中阶段的教育和管理更加现代、系统、规范。
参考文献:
[1]李本堂.浅议如何抓好初中班级文化建设[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7):25-26.
[2]赖锦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初中班级管理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28):186-187.
[3]刘景.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6(6):21-22.
[4]刘艳国.试分析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2016(19):19-20.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