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幸福感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高原”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醫学院校的辅导员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个人因素和医学院校因素,当前医学院校辅导员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高原现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有所下降,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文章旨在阐述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状,分析造成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途径,攻克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职业高原难题,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25-02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的现状
  职业高原是由于组织或个人的原因,在职业阶梯上向上移动发展的可能性变得很小的情况。费戈(1981)对职业生涯高原的定义进行了扩充,认为职业生涯高原不仅包括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还包括水平流动的停滞。目前,不少医学院校辅导员都会遇到职业生涯高原期,工作一定年限后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无法进一步突破。加之辅导员的总体待遇不高,因此其在经济和生活上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社会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重要性也不断产生怀疑,导致辅导员在职业生涯高原期间产生较强烈的工作倦怠感。毋庸置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学生和高校的发展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正确分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以及职业高原的原因,并充分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意义重大。
  二、幸福感视角下的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的成因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可以扩展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通过对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引导,不仅能提高医学院校辅导员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医学生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成因可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辅导员都是高校直接留校人员或师范类毕业生,既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也缺乏相关医学类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医学院校辅导员要承担多种角色,除了必须扮演好普通高校辅导员新生入学教育的启蒙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者、日常具体事务的服务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引领者等重要角色,还必须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道德教育。另外,医学专业特殊的要求对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使部分医学院校辅导员会产生“前程忧郁症”,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大、心理疲惫感强、主观幸福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低和对事业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职业高原现象。
  2.组织因素。长期以来,许多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重使用轻培养”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大部分医学院校对辅导员成长过程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设计,使辅导员难以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发展缺乏明朗的上升发展通道,这直接制约了学生辅导员的职业预期和队伍稳定。大部分医学院校所配备的辅导员都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此外,晋升困难、津贴补助低、工作投入与收入不平衡,导致辅导员的从业成就感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三、以主观幸福感为指引,攻克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难题,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1.以职场幸福为目标,正视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问题,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医学院校能否合理地为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使辅导员能顺利消除职业高原现象,对辅导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医学院校应以职场幸福为目标,正视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问题,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医学院校可以在传统的辅导员级别提升和职称评定上进行改革,促进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高校应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选聘、培养和发展制度体系,完善辅导员全程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2.以幸福为指引,加强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辅导员技能。大部分医学院校辅导员都是医学专业毕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和经验。医学院校应以幸福为指引做好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处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使其更好地胜任辅导员工作。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方法,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优化激励措施,鼓励辅导员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总结,并详细列出自身的发展计划。
  同时,应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这一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搭建在线辅导员学习平台,鼓励不同院校辅导员之间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同时,定期对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胜任能力进行考核,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相关论坛及比赛,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从而树立优秀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提高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
  3.以幸福为指引,及时破解医学院校辅导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难题。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以及来自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的压力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相对比较大。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时刻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辅导员心理压力,使辅导员正确认识职业高原,更好地开展工作。研究表明,人岗匹配将能有效提升从业者的幸福认知程度。为此,医学院校在最初选拔辅导员时,应关注对候选人的心理测试,通过构建医学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选拔出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胜任岗位,从而全面提升主观幸福感。
  4.以幸福为指引,完善医学院校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在辅导员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时,对辅导员进行适当的激励。医学院校的相关领导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辅导员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改善,提高辅导员的薪酬水平,并给予适当的福利补贴,使辅导员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群体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职业高原现象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医学院校以幸福感为指引,正视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问题,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做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一笑,叶明,蔡开贤,李伯聪.广东省医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0,(5):431-434.
  [2]叶明,龙静.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管理研究[J].科研管理研究,2013,31(2):78-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