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域办学下新工科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为例,介绍了县域办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立足地方,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实施背景与育人模式。
  关键词:县域办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42-0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为应对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主动转型,高职县域办学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浙江省内类似的县域办学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校区(以下简称慈溪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校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吉校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岱山校区等。这里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校区为例,针对县域办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县域办学且能培养出一流实践能力、一流创新能力、一流专业竞争力的应用型、高技能新工科高职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地多校的实践,县域高职办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1.教师对县域办学人才培养定位认识不够。高职院校离开中心城市到县域办学,其人才培养一般都定位于“立足地方,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院校教师大都认可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少教师认识不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不主动与地方实际产业相联系,导致人才培养效果较差。
  2.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新工科高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其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当前,县域办学高职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三大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能够覆盖所有学生,但素质拓展部分往往是个别学生参与。另外,还存在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及教学内容较为落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当前的部分课程不能够满足智能制造经济的需要。当前服务型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岗位实践中涉及智能技术等新知识、新技术。因此课程设置中要紧密贴近县域经济实际产业,既要突出专业特色,也要涉及智能技术等内容。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县域办学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已在实践课程、实践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新工科高职人才培养需求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建设空间。以慈溪学院为例,一是依附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创新,学生实践锻炼能力不足,与慈溪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需求对接薄弱;二是慈溪学院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实训室空间限制,以从学校本部搬迁和完善为主,存在现有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慈溪地方产业、行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三是慈溪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着“走马观花”现象,以参观实习为主、动手实践为辅,且缺乏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参与。
  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县域办学实践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朝双师型发展
  慈溪学院积极邀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优秀同行、企业一线优秀技师到校对教师解读与分享相关决策、政策、观点、需求,培养高职教师明确自身在应用型、高技能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及职责。高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力缺乏的教师需要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等形式不断学习以获得成长,最终能够在应知和应会教学过程得心应手,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做结合、知识够用、技能够精”,从而不断取得各种成绩。
  (二)不断优化应用型、高技能新工科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慈溪学院现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三个专业,需要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工科思维用于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具体如下。
  1.优势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定位“智能物联产品”硬件设计与嵌入式编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原描述为:本专业面向电子电器先进制造业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员、电子产品检验与测试员等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智能电子电器产品的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事电子电器产品电路及软件设计、电子电器产品检测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智能家电产品及相关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本专业应当面向小家电、厨电产品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功能智能化且能与各类智能终端进行互联技术的硬件设计与嵌入式编程。
  2.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定位“智能物联产品”软件编程与云平台搭建。原描述为:本专业面向IT企业、政府或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以及网络实施工程师等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网络基础、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知识,具有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网络安全维护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网站开发、系统维护以及产品销售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改造为需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受到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软件编程及其云平台搭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定位“机器人硬件设计、编程与维护”。本专业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民用领域的机器人与智能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编程与设计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裝、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或智能设备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相关装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构建县域办学下的现代学徒培养体系
  以适应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的现代学徒培养体系。①推行工学结合,以双导师制完成从“学生→学徒”的身份转变,利用省示范实训基地(智能电子实训基地)和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智能家电实验室)作为学徒教学的校内主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②采取多种形式的入职训练,完成从“学徒→准员工”的身份转变,这个入职训练可以是某一企业独立承担、也可以是某几个企业联合承担,或者是校企联合承担。学校确定专业教师做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做师傅,负责准员工的岗位技能教授。③创新“学徒→准员工”的实习途径,其实习内容必须基于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多专业融合的特点,科学、合理提炼智能制造相关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卓越学徒的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语
  经过两年努力,慈溪学院建成了智能物联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基本形成了面向慈溪智能制造领域的、校企联合培养的、从“学生→学徒→准员工”的、具有新工科思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三个专业从传统工科到新工科进行转变,人才培养与区域智能制造领域契合度从原先的不足20%提升到60%左右,学生就业岗位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或规模企业中就职的学生数从原先不到10%提升到30%左右。全面提高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岗位技能,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形成融合优势特色专业的产学研用协同生态圈。
  参考文献:
  [1]全松柏,蔡立军.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37(28):298-299.
  [2]张琳杰,朱立伟.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探索[J].知识经济,2016,(13):145.
  [3]张福荣,陈在铁.现代学徒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研究与实践——以沙洲職业工学院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7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