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神病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设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拟在《精神病学》课程中应用标准化患者(SP)联合问题式教学法(PBL),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精神病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精神疾病抽象的症状、体征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适应新时代医学生的特色化教学模式,达到适应新时代医学生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精神病学;标准化患者;基于问题式学习;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199-02
  精神病学中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迥异,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其本身的学科特点,由于精神疾病的症状、体征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精神病症状学的讲解和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是我们精神病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存在三个难点:首先,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隐私要加以保护,患者就诊过程中不愿面对其他除主诊医师以外的医生,这就给实习学生接触患者带来困难,教师无法像内外科教学那样随时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精神病学症状复杂多样、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可能截然不同;最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精神病学的实习时间由于条件限制安排较少,学生对于精神病学的理解都停留在死记硬背抽象的症状体征上,很少直面精神患者,亦很少和精神病患者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
  一、标准化患者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是指正常人或者患者,经过专业的培训后,能充当患者、评估者和教师的不同功能[1-2]。
  国外专家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SP进行研究、培训与应用,目前已比较成熟,中国本土对SP的应用仅在有限的医学院校中开展,发展缓慢,较多的SP应用是在精神病学的教学评估、训练或考核中,较少应用于临床教学,但精神疾病的表现形式多通过患者的举止行为、言语以及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没有临床相应的体征和实验室相关的检查证据,因此,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精神疾病更容易模仿,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本研究中的标准化患者设想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扮演,由于临床医生接触过很多精神科患者,临床经验丰富,扮演过程中可以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学生的提问并加以引导。
  二、PBL教学法的应用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家Barrows教授提出并在精神病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PBL)。[3]相关评价认为PBL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课程。[4]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与PBL教学法是完全相反的,传统的LBL的授课方式十分古板,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PBL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研究教學过程拟采用PBL教学法,课前由教师就本章节主要内容编写一个案例,发送给学生,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自行预习准备问题,由标准化患者展示案例,学生提出问题,课程中引导学生就问题解决展开讨论,以组为单位总结回答,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并且各小组中专门设置小组问题讨论过程记录人员,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回答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行总结。
  三、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理论由国外心理学者约翰·佛拉维尔先生最早提出。“元”是指单个的个体或者是某一具体的物质,“认知”即是对本人、他人以及所处周围的环境等的认识和了解,元认知既有对本人约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体现,又有对知识的掌握状况的体现,元认知理论内容主要包含在具体实践中的心理要素和一些其他因素,其中心理要素是指实施过程中的体验、精力、体验过程的记录及调节。元认知理论的运用要求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不仅使受教育者头脑中的知识得以丰富,更要提高他们自主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教育者还需要掌控大局,具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来保证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
  从元认知理论来看,元认知是个体对已有认识的一个新的突破,它通过元认知知识和体验这两个方面使每个人能够对自己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对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哪些优缺点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据此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元认知知识是指学习者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起到指导作用以及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产生预测作用。元认知体验即学习者自己通过对本人认知活动的亲身体验来修正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及方法,两者联系紧密,不能分离。因此,元认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该在教学应用中大力推广元认知的理论,并且结合元认知调节控制的策略和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目的。
  本研究中拟在各小组中专门设置问题讨论过程记录人员,小组成员之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思考并讨论组内及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习者通过自己认知活动的亲身体验来改善自己的认知方法。
  四、总结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准备采用标准化患者(SP)展示疾病与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相结合的设问—讨论—总结的三段式教学方法。通过应用标准化患者对临床病案进行模拟,教师预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本项目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SP与PBL在《精神病学》中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利用SP对临床病案进行模拟,引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相应的问题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以解答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其次,再现真实的临床诊治场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应变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拟应用临床精神病科医师作为标准化患者,学生担任医师进行诊治,由小组学生共同进行总结病史及精神检查的结果,形成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诊治过程,逐渐形成临床思维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引导式的教学,学生从SP患者的展示中及时发现问题,在问诊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自由发言、提问,又可以相互解答,对于不能解答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又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自然使他们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习惯,最终,通过这种系统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临床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构建了良好的互学平台。PBL教学以小组为教学单位(7—8人),同学之间相互熟悉,无拘无束,课上自由发言,气氛活跃,经过反复的讨论及思索,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将标准化患者联合PBL教学法应用到《精神病学》课堂教学中,形成以“真实的患者”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应用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以往的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主动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Whelan P,Church,Kadry K,Using Standardied Patients' Marks in Scoring Postgraduate Psychiatry OS3-7CEs[J].Acad Psychiatry,2009,33(4):319-322.
  [2]Brenner AM,Uses and Limitations of Simulated Patients in Psychiatric Education[J].Acad Psychiatry,2009,33(2):112-119.
  [3]徐世贵.素质教育与优化课堂设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1978.
  [4]陈中永.教育心理学[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