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生活化策略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早在汉代哲学家王充做出了精辟的论述“文由语也”,清代著名的诗人黄遵宪也主张“我手写我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更是多次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很显然,作文就是说话,作文就是写话,作文就是有目的地说话。换句话说,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作文,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1]《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生活化作文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丰富的生活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感动和乐趣,再将生活的感悟通过恰当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产生新的思想体验的作文。作文生活化[2],才可以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使他们有话可说,有章可循,既可以轻松地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也可以遵循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螺旋状上升,逐步提高习作水平。本文从生活化作文的命题、题材、指导、讲评等方面来探讨生活化作文的具体实践问题。
一、命题生活化,拉近距离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所能思。”作文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现阶段的命题趋势来看,作文命题[3]的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几种类型。无论哪种形式,一个高质量的作文命题,应该既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因此,命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与表达需求了然于胸,洞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有什么样的表达欲望,他们情感表达最迫切的是什么,然后才能确定题目。所以,教师命制作文题目时,要设身处地,周密思考,把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入手,尽量提供他们经历过、体验过、有感受的话题,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让他们“我手写我心”,才能言之有物,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诸如《吾班N族》《我们班的牛人》《晒晒我家》等等这类生活化的命题,学生总是有话可说的。
当然在作文训练中,除了完成作文课综合习作训练任务外,还可以根据课堂课文内容、生活发现、天气变化等,灵活进行片段训练,比如写日记、短信、读后感、观后感、生活随感等,都切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学生都饶有兴趣。
二、题材生活化,活水有源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每天“三点一线”,学习生活看起来简单而单调,但在这些貌似平淡的轨迹中,其实并不缺乏靓丽的色彩和精彩的瞬间,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以自己巧妙的方法,拨亮学生的一双慧眼,点燃其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善于捕捉、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脑中沉睡着的生活积累,一旦被激活,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这样火热的情感与内部语言有机融合,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那么,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呢?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有鉴于此,平时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该多留心周围的一切,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写作素材就俯首可见。诸如大自然时序更迭,是神奇美妙的;社会是个万花筒,五彩缤纷;我们周围的环境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即使上下学的路上,都会随时发现,比如一朵花的开落,一朵云的飘浮,一片坠落的叶片;一次交流,一场比赛,一个会心的微笑……这些都是写作的材料源泉,只要认真观察体验,就在不知不觉间积累了写作的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来源于生活,因此,平时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生活积累,让学生“胸中有丘壑”,才会有强烈的写作冲动,又因为命题的生活化,写作时他们就能洋洋洒洒,“一吐为快”。
三、指导生活化,有章可循
如果把题材比作款款流动的“活水”的话,那么,作文的指导就是如何巧妙顺利地把“活水”引进“田地”中。指导生活化,就是打破作文必须在规定的时空内完成的惯例,在写作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交流生活体验、接触社会生活,甚至可以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街道社区,发现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在生活实践中观察、实践,积累、体验、感悟、升华,把所见、所闻、所感,内化成为自己思想、情感、阅历的积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这么多第一手鲜活的生活素材,加上读书阅读等的丰富的感情积淀,学生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了。
当然,囿于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活动只能偶或为之,不可能大面积推广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比如:课前发布会,讲述新鲜事,交流体验;编排课本剧,加大参与面,亲身体验;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广闻博识,拓宽体验,总之,教学具有亲和力和开放性,也就更接地气。
四、讲评生活化,有迹可蹈
传统的生写师改的作文讲评模式中,学生的文章只有且只有一个读者,因为受众范围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愈来愈弱。读者的缺失,使学生写作的冲动逐渐走向低谷。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真实的读者,一起参与到学生习作的研读品评中来,就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无论作文质量的高低,在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肯定都经过了一番或深或浅的思考的,自己的习作中有哪些优劣之处,又有哪些得失,他都会有所感受的,自评过程[4]其实是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质疑和反思,渗透了他们对以往生活的感悟理解,自评过程中他们提出自己的优点和疑惑,让别的同学参考评判,“众人拾柴火焰高”,进而提出意见,也就开出解决问题的妙方。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作文自己未必最能切中要害,有些自己也无法把握的东西,他人可能一眼就看得出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也许霎时豁然开朗了。互评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的,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不但对别人的习作有帮助,同时也通过读文评点,对生活学习,甚至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这样,各种能力也会相应得以提高,可谓一举两得。联评就是选取几篇较高质量的同类作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借鉴他人的选材布局、积累别人的优美语句、学习感受别人的思想情操,树立榜样,激发兴趣,同时提高批改作文的水平和能力。教师评是教师通过自己学识才华,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给予更高一个层次的引领点拨,使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四者联动,接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效果是很明显的。
从命题、题材、指导、讲評等方面着手,作文生活化,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使之有话可说,言由心生,从而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淑华.多元体验 促写真情——浅谈生活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88.
[2]白燕萍.情境化:生活化作文的返魅[J].大学教育,2018(12):108-111.
[3]袁慧.拓展生活外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探研[J].成才之路,2018(32):38.
[4]张元.诊断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D].五邑大学,2018.
汤如浩,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0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