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协调性相比较传统而言有着较大的改善,但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沟通存在薄弱环节,所以家校合作现状差强人意,出现教育失衡现象。所以在新教育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与家庭中接受到多元化教育,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法,希冀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教育;家校共育;合作
一、 引言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变革,新型教育观念的出现,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成了全体教师的共识,但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学生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却被教师所忽视。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缺乏家庭就缺乏教育需求,如果缺乏教育需求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家校是共同的,所以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构建良好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家校合作才能够产生不竭的源泉与动力,进一步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教育策略:
二、 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家校共育有助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促进学校与家庭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优化学校教育环境。通过家校合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所以家庭教育应当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当制定各类严格的标准要求,对学生展开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与家庭获得配合家庭教育的模式,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学校教育,所以通过家校共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家校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的需求,有助于学校应用家长的有利教育资源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环境的发展。
三、 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一) 重视师德修养,赢得家长的信任与尊重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应用平等的眼光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接受教育,加强师德修养,能够以身示范,勇于奉献。做一名办事公正且心地善良、品德端正,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与家长的爱戴。对于家长来说最为敬重的就是教师的人格,最为信任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想有效掌握沟通技巧,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在此基础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析学生在家庭中与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采取准备与应急措施。通过沟通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家庭对于教育规律的正确认知,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
(二) 多渠道宣传新课程理念,帮助家长构建正确亲子关系
教师应当多渠道宣传新课程理念,使家长能够构建正确的亲子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讲评孩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传统教育观念难以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家庭教育如果稍有滞后,会与学校教育出现极大的反差,如果家长的家庭教育难以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当为家长提供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与思想指导,并帮助家长构建正确的发展观念,是学校极为重要的义务与责任。但是在沟通过程中,切记不要讲大道理,会把家长吓跑,应当根据周围的实例有效讲解和引导,使家长逐步掌握新课程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和技巧。
(三) 加强全校合力,共同打造家校合作通道
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薄弱的,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必须要加强全校合作,打造家校共育通道,通过各学科教师与家长的有效配合才能够提高学生培育质量。各学科教师也应当积极参加各级家长会,可以由传统的家访改善为现代的微信QQ即时通信。通过在线交流以及试题作业上附一段话,对孩子近阶段的成绩进行评价,或者是邀请家长配合,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深入,家长也能够了解孩子的近阶段表现情况,从而进行针对化引导,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和优势。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开展学校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同时也应当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发挥家校合力,有助于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家校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强化社区对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的,教育与社会紧密相关,与学生的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关系,通过家校共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教育合力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够促进教育效果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安晓燕.新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家校共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7-8.
[2]王培颖,姜仁健.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实证研究中的行与思[J].现代教学,2017(18):65-68.
[3]杨喜兵.关于新教育背景下时代的中小学家校共育[J].成才之路,2018(3):35.
[4]靳宝霞.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家校沟通[J].吉林教育,2017(2):23.
作者简介:
陈德虹,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高家崖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