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之一,简·奥斯丁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艾玛》《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等多部优秀小说,其中《傲慢与偏见》更是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影响巨大。从语用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傲慢与偏见》这一经典之作,可发现这部英国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傲慢与偏见》充满现实主义特色,风格幽默诙谐,探索其语言特色可挖掘作品更多内涵,体会独有的文学特质,这对读者了解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语言情境;写作语境;虚拟语境
   中图分类号:I106;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04-03
   语言是人们日常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相互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借助对话人们可以传播和获取信息[1]。使用语言沟通交流时,人们的说话内容与交际话题密切相关,以便于从具体对话中推断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实质内容,揣摩其真实意图并领悟个中涵义。由于文化背景和环境条件往往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性,人与人沟通所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等都会对交际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简·奥斯丁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简·奥斯丁及其作品《傲慢与偏见》
   (一)作者简介[3-7]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家境小康但终身未婚。1775年奥斯丁出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一个牧师家庭,乡居生活平静祥和。奥斯丁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第六,从未进过正规学校,9岁时被送往姐姐学校伴读,11岁的奥斯丁就开始以写作为乐了,她酷爱读书写作。乡村小镇的生活中,奥斯丁接触最多的是中小地主和牧师等人物,因而她的作品中也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不涉及社会重大矛盾。奥斯丁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她的文字风趣活泼,格调轻松诙谐,真实地反映了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绅士和淑女的爱情风波或婚姻故事。奥斯丁的小说在当时众多哥特小说、感伤小说中破旧立新,脱颖而出,她的作品善于借助喜剧性场面反讽人性的自私、盲目和势利等可鄙可笑的弱点,深受读者欢迎。奥斯丁的小说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铺垫,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小说创作庸俗的风气,甚至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奥斯丁随全家迁居多次,直到1817年抱病求医再次举家迁移,年仅41岁的奥斯丁逝世于曼彻斯特。
   (二)内容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经典之作,主要内容是描述乡绅淑女的爱情与婚姻。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贝内特家二小姐,简和莉迪亚是她的姐妹,贝内特家有5个待嫁闺中的女儿,没有子嗣,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下贝内特夫妇去世后将由远房内侄柯林斯继承所有家产,因而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希望就是女儿们都能嫁到有钱人家。宾利租赁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家境富裕且未婚,一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话题。不久之后,宾利便与大小姐简相爱。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几番交际之后达西对聪明直率的二小姐伊丽莎白暗生情愫,但因一次舞会上的出言不逊,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威克姆与达西一起长大,品行不端,他告诉伊丽莎白自己是达西庄园已故总管的儿子,达西无端剥夺了他父亲先前许诺给他的教职。又因为贝内特太太及其他女儿的缘故,达西劝说宾利中断与简的关系,导致大家不欢而散,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柯林斯想在贝内特家5个漂亮女儿中挑选一位妻子以便心安理得地继承家产,先是求婚伊丽莎白遭拒,随即转向伊丽莎白的邻居及好友夏洛蒂,并得到应允。伊丽莎白在前往新婚的柯林斯与夏洛蒂家中做客时与探望凯瑟琳夫人的达西不期而遇。达西本就倾心于伊丽莎白,遂向她求婚,但由于言辞傲慢,被伊丽莎白愤然拒绝,并指责达西对威克姆的所作所为,更不应该拆散宾利和简。达西后来通过写信为自己申辩,逐渐消除了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偏见。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出游,途径达西的庄园,原以为达西不在进去参观,不料主人突然归来,令伊丽莎白感到非常窘迫。庄园主人达西却丝毫没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被告知威克姆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了!全家人一筹莫展,而达西却暗访两人行踪,并出资帮助他们完成婚事,还安排了他们的生活,同时也为贝内特一家保全了尊严。至此伊丽莎白与达西尽释前嫌,宾利也和简重修旧好,结局圆满。
   二、语用学内容及应用的探究
   (一)语用学的实质内容简述
   语用学的实质内容是建立在认知科学上的相关基础理论[8],通常是指包括语言哲学在内多个方面对语言交流行为的具体分析。语言交际中对同理心的认知相融合,采用语用学分析话语的关键从言语产生到理解,是认知和推理的过程,也可视作言语感知过程。关联理论将语言交际作为认知研究对象,同时认为大部分语言交际都具有个人私利性。因此语言交际实质上是对不同群体及言語信息的有效处理过程,是以说话者意图为主要目的的系统性研究。
   (二)语用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第一,语境对不同效果的语言交际表达具有直接影响,特定语境可使受众产生多元化理解。例如鲁迅在《长明灯》[9]中描写五婶的语言,“梁五弟不是将这灯点起来了吗?不是有种说法,只要灯灭就会将这里变成海洋……”五婶这一形象的塑造本身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和素养,所以将“梁武帝”理解为“梁五弟”。在前后语境中,受众可感受到说话者知识水平低,对言语内容产生奇异性理解。
   第二,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言语对话往往表现出切合主旨的深层含义,值得参透。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句台词,“做什么都可以,但是结婚前必须要有爱情”,很多受众在理解这句话时自然而然会将自身情感经历带入其中,体会其深层含义,轻松自由的生活必然是人心所向,是人生大事,但关于婚姻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拥有爱情体验。这一含义也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一。    第三,作品创作中通过构建虚拟语境烘托人物语言交际效果,可达到文学艺术留白的目的。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10]第九十八回中对林黛玉弥留之际的语言描述,当时黛玉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婚配后重病,焚稿葬花以断念想,她高喊“宝玉、宝玉,你好……”便已归西。受众不同的联想则可体会到不同的内涵,有人认为黛玉想说“你好绝情啊”来表现二人有缘无分,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你好狠心啊”以反衬黛玉病重的大悲,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四,读者的阅读环境融入作品的虚拟语境,对主题思想的传达更为强烈,读者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也更为直接。大部分读者在阅读名作时都会基于阅读语境和虚拟语境探究语言交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交际是小说作品的重要内容,最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虚拟语境的构建在与不同的阅读环境相互融合时能营造出一种饱含读者个人情感的意境。
   总而言之,从语用学视角分析文学作品要尽量避免对人物语言交际理解的歧义,品味作者虚拟语境的构建和留白方式的应用,结合自身经历、情感经验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三、語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情境分析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涉及大量与其相关的语言情境,个性化特征明显。在此主要探讨作者写作语境、人物虚拟语境和读者阅读语境3种语言情境。
   写作语境的分析即探讨作者创作时的作品环境、时代背景、对作品内容的设计元素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等。英国18到19世纪基本处于小说创作的过渡阶段,缺乏特征鲜明的文学创作方向和较为著名的经典作品[11]。18世纪中后期的小说创作依旧延续着感伤风格和哥特风格,本质上脱离现实,正在逐渐没落。直到19世纪初期,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以乡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作品细致入微,风格幽默诙谐,同时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特色,因而读者共鸣更为强烈,在当时庸俗的创作风气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物虚拟语境的构建得益于作者长期的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创作的初衷在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并为实际的语言交际发展提供艺术空间。虚拟语境既是小说人物展现个性的语言环境需要,又涵盖着作者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离不开语言交际的表达,其在作品中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词和思想,语言交际的描述可以说是赋予了作品人物生动、传神的动态感。
   小说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因此在品析作品过程中离不开阅读语境,良好的阅读语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如与作品相关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或者作者的思维观念等。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生活阅历、文化背景等相似度越高则对作品内容的了解更透彻,与作者思想观念达成一致时即不难理解其创作目的和主题思想,从而避免对阅读内容产生歧义和误解。文学作品的语言情境动态特征明显,纵观整部作品,语言情境贯穿故事情节的发展[12]。
   (二)写作语境与作品主要内容的关联性
   奥斯丁的生活环境为英国乡村小镇,接触最多的也是中小地主和乡绅,因而她熟知这些阶层平淡的生活,作品也不会对社会矛盾产生较大影响。《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生活经历的真实表现,它描述了多层面绅士与淑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绅士与绅士的生活矛盾。奥斯丁并未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她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作品的文学内涵,受家庭影响,奥斯丁文学教养良好,对乡镇生活的描述语言表现力与众不同。《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语句如“如果他没有触犯我的自尊,我也会更体谅他”“假若幸福被拒绝,这就会丧失我们注重的兴趣”,又如“骄傲不是来自自我评价中,更是关联着虚荣或者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不体现着奥斯丁对生活的感悟和指导,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体验。奥斯丁年轻时曾与勒弗罗相恋,但由于现实不可跨越的差距被迫分手,最终也导致奥斯丁终身未嫁,这些情感经历在《傲慢与偏见》中不难寻觅踪迹。
   (三)虚拟语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展现
   虚拟语境在文中的应用极为巧妙,作者通过该方式表达出相关人物个性化的思维意识,在幽默的喜剧情节中体现了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中男主人公达西性格“傲慢”,具体则体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朋友说服达西在舞会上跳舞,他转身说“你所指的是哪一个?”碰巧与伊丽莎白对视,达西立即收回注意力并充满神气,“这位小姐不错,但还不能够打动我的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达西傲慢的心态。在没有合适的舞伴时,达西不满发怒,表示“我不会去跳舞,除非是有一个不错的舞伴”,充分暴露了他的傲慢心。达西最初表白伊丽莎白,“我现在终于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那一点作用都没有。我的情感不能被压制。您必须接受我的告白:我是多么的仰慕和喜欢您!”十分特别,用词直接,认为伊丽莎白理所应当接受求婚,但事实上却令伊丽莎白觉得受到侮辱,产生厌恶。小说结尾处达西的表白却与此前表现形成强烈反差,通过对比创作毫不掩盖地显现出作品幽默诙谐的讽刺效果。
   从语用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傲慢与偏见》这一经典之作,可发现这部英国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傲慢与偏见》充满现实主义特色,风格幽默诙谐,探索其语言特色可挖掘作品更多内涵,体会独有的文学特质,这对读者了解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梅芳.人际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关系研究[J].长江丛刊,2017,(19):54-54.
  〔2〕李萌.对《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5):103-104.
  〔3〕王欣欣.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J].考试周刊,2017,(66):35-35.
  〔4〕谢园.基于礼貌原则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6,(27):114-115.   〔5〕郭慧莹,孙彦彤.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與偏见》中的反讽研究[J].才智,2018,(10):205.
  〔6〕马敏娜.论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25-26.
  〔7〕何恬恬,朱倩芸.修辞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长句译本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2017,(17):48-48.
  〔8〕王静.《傲慢与偏见》中人物语言特色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38-39.
  〔9〕申绳林,尹雪蕾.Grice会话含义理论下《傲慢与偏见》的语用分析[J].昭通学院学报,2015,(02):42-45.
  〔10〕裴丽华.基于语言行为理论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语文建设,2016,(33):77-78.
  〔11〕徐楠.从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小说语言到影视语言的蜕变[J].长江丛刊,2017,(07):64-64.
  〔12〕余芬.《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反讽话语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8):75-7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amous British female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 Jane Austen wrote many excellent novels in her short life, such as Emma, Persuasion, Mansfield Abbey, etc. Among them,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classic work of realism,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analyzes its artistic connotation and thematic thoughts.
  Keywords: Pragmatic Perspective;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Linguistic Appreci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3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