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策略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庭教育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延续,它对孩子心理、认识、思想以及孩子全面成长、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从小在家庭接受父母有意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非常多,这也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启蒙的教育平台。作为小升初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已经有了朦胧的认识和自我意识,又到了关键的敏感期,再加上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心理上难免会有多多少少压力。鉴于孩子的这些情况,家庭教育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从习惯、能力、自我调整等方面教育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做好小升初的准备,为初中生活打基础、做准备。
   关键词:小升初;家庭教育;心得;误区;策略
   家庭教育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延续,它对孩子心理、认识、思想以及孩子全面成长、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从小在家庭接受父母有意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非常多,这也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启蒙的教育平台。鉴于孩子的这些情况,家庭教育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从习惯、能力、自我调整等方面教育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做好小升初的准备,为初中生活打基础、做准备。
   下面,笔者就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策略以及其他方面的研讨与思考,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人一生要接受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家庭教育作为人的教育启蒙阶段,作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渠道,感受爱、感受温暖的场所,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孩子接受的最早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所以,作为家长要想正确地教育孩子,家长自己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科学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结合一些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教育。对于小升初的孩子,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要跟着孩子的发展变化走,教育方法和模式要随之改变,要更加地切合孩子,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首先,家庭教育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不但能从思想上、习惯上进行改变,甚至逐渐养成,而且能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初中生活,为自己準备初中学习、生活的用具等;其次,在小升初阶段的家庭教育中,不以成绩论英语,强化初中生活是一个必然环节,是孩子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同时也要淡化学生的心理对初中的学习、生活的恐惧,让他们知道初中学习中虽然有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可是到哪时候他们已经有能力解决一切困难,而且还会越挫越勇,像小英雄一样,这样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充满向往;第三,在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中不能少了与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积累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成功地过渡和衔接初中学习打基础、做准备,使学生能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学习的挑战,走进初中生活等。可见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中生活的品质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二、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错误现象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同
   在家庭教育中最怕就是存在两张皮、两种声音,这样孩子不但不知道听谁的,而且会给孩子这样的一个认识:“这件事,原来爸爸说得不一定对,因为妈妈也反对爸爸的意见等。”这显然给孩子与另一个家长抵抗的理由:“你说得不对,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或者表面上不敢反抗,可是下一次再遇到同类的事情,他还是会犹豫,不会以另一个家长的要求为标准。再说,小升初的孩子都已经十二三岁了,他们有自己的意识,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统一战线对他们的认识和判断是非帮助很大。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避免两种声音、两个认识的出现,哪怕是有不同的意见,也要背着孩子讨论,然后把对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教育中进行强化,这样就能帮助小升初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选择标准、判断标准。
   2.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
   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会毫无顾忌地表扬别人家的孩子。比如,“看你们家孩子多优秀,学习成绩那么好,还这么懂事,乖巧。”夸别人的孩子没有错,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行为,但问题是,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人有所能,有所不能的这个事实,认识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更要在表扬别人家孩子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家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尊严。我们在教育中常听到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无道理。我们中国家庭家长有一个通病,就是表扬别人家的孩子,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自家孩子缺点,还不断地埋怨、批评自己家孩子,不顾忌孩子的尊严,久而久之孩子丧失可贵的信心,没有能力,也没有自信面对以后初中更难、更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小升初阶段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慢慢引导,改正他的缺点,增强他的能力,千万别拿别人长比自家的短,更不要一直埋怨和指责孩子,要举例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对错。这样才不会破坏孩子可贵的自信,使他们能充满信心地迎接初中学习和生活。
   3.不要过分赞赏孩子
   虽然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能过度地赞赏和夸奖孩子,让孩子迷失自我。小升初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苏醒,本来就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借助这些来肯定自己。如果家庭教育中过分赞赏孩子,孩子就会忽视自己身上的缺点,放大自己身上的优点,对于自己身上的不足,他们更是看不到。长此以往,会让小升初阶段的孩子变得非常自我,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处理事情,更会养成他们骄傲、自满、自大的心态,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非常不利。所以,在小升初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赞赏要有,表扬要有,但是要和批评、引导教育结合起来,既让孩子认识到不足,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改进、提升,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加强努力,使自己更优秀,更有能力面对将来的初中学习和生活。
   三、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策略
   1.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模仿、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作为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尤其是在小升初这个阶段的教育。比如,在言语上、行为上都要表现出淡定、从容的态度。要重视初中生活,但不能焦虑和担忧孩子的初中生活,更不能表现出来。父母要在生活中表现出积极的一面,面对困难不是说:“NO!”要自信地说:“小问题。”还有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但是现在大多数孩子迷恋电子产品,不是对着手机玩就是对着电脑玩,很少静下心来阅读。这一点父母首先要能放下手机,陪孩子阅读,才能调动孩子阅读的意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但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终身阅读的习惯,而且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开阔了眼界,这对学生初中学习来说绝对是有帮助的,对于他们初中生活来说也是一种力量和自信。所以,作为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首先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只有自己言行一致,爱阅读,爱思考,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才能受到感染,在模仿中提升自己。    2.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不要说在小升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在任何阶段的家庭教育中都会有这种现象,就是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孩子的沟通往往建立在一种命令式的“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模式中,使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也拒绝父母了解他的世界。最好的父母是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经过许多专家研究、经过很多事实证明的结果。所以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即将要小升初的孩子,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要命令,要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渠道,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孩子说他怕上初中。家长就要问问孩子,为什么怕,让孩子说说理由,再和孩子一起分析理由,从而把孩子心里的担忧一一化解掉。可千万不能当孩子说,他怕上初中时,家长只有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不怕,怕什么?”这样不但切断了继续交流下去的可能,而且孩子心中的恐惧感还在,并不像家长说的,“不怕”,他就真的没有了担忧和恐惧。所以,家长面对小升初阶段比较敏感的孩子,一定要与他们做朋友,与他们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避免用简单的“YES”或“NO”来应付孩子。这样才能有效疏导孩子的心理,让他放下一切心理负担,轻松走进初中校园,拥抱他的新生活。
   3.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小升初阶段的孩子,他们有了一点点自我意识,对家庭的一切活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更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升初阶段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为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比如,夫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一方表现出独断專行,霸道、无理的处事态度。要家庭和谐,家务一起干,孩子问题一起商量解决,家庭有任何大的事情,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处理,不能把孩子只当孩子,他们有参与的权利,要培养他们参与的意识与责任心等。只要父母在小升初阶段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爱的教育对他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孩子有信心面对初中的学习和挑战。
   总之,小升初阶段的孩子比较敏感,自我意识才开始苏醒,而且在十二三岁的这个年纪,他们又比较敏感,所以家庭合理、科学的教育对他们非常重要,对他们以后面对初中学习和生活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市D幼儿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5.
   [4]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J].教师,2013(7):10-11.
   [5]关鸿羽.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5(2):20-21.
   [6]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林志英,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12.
   [7]陈忠,盛毅华.现代系统科学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5-48.
   [8]崔文尖.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动机相关性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32-33.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