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装扮游戏教学走进儿童(3~6岁)心理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不难发现儿童经常进行不同的动作或语言模仿,其实儿童是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装扮游戏。装扮游戏就是指儿童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意愿,借助一些工具或者材料,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情境的模仿或者再次改造,例如典型的娃娃煮饭、拿着玩具或者拖鞋一本正经地在进行语音通话等等。装扮游戏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儿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创造,在思想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锻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装扮游戏教学与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装扮游戏;儿童;心理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热点,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正处于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就是在儿童读幼儿园的时期。装扮游戏教学是一种具有想象性的教学方式,还具有一定的游戏功能和趣味性,对于3~6岁儿童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装扮游戏与日常的游戏教学是不一样的,其主要的特点在于“装扮”上,通过想象把现实物体赋予不同的意义,或通过儿童自身的理解进行装扮。通过装扮游戏的教学,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有助于儿童获取相关的情感体验和技能掌握。在装扮过程中教师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更有利于装扮教学的顺利执行。
  一、 尊重儿童的意愿,营造轻松游戏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变化,做到尊重儿童的学习意愿和装扮主题,让儿童进行主题选择和发挥,不要过多干涉儿童在装扮过程中的方式、时间或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心态,不要惊讶或迷惑儿童所做的行为,更加不能取笑儿童的幼稚想法或者看法。如果教师一旦取笑儿童,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还是哪里出现问题,儿童便会有些不知所措而不敢大胆地进行想象,甚至会怀疑自己而不敢进行装扮。教师应该以一颗童心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儿童的“装扮”,更好地融入和欣赏儿童的一举一动,有时候也应该适当配合一下,增加儿童的体验和感受,让儿童保持其年龄阶段该有的童真和天性。
  二、 准备适合的工具,提高装扮教学效果
  裝扮游戏是需要借助一些材料工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准备一些有效的工具,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布娃娃、仿真动物、餐具厨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尽可能选择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材料,增加装扮游戏的实效性和生活性。在儿童的心理世界中,任何的玩具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装扮游戏的“主角”,例如在儿童眼中炒菜用的锅,也可以给布娃娃洗澡或者洗脸,毛巾可以做成帽子或者被子等等,这些都是儿童独有的奇妙世界。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的废旧材料,通过收集并处理干净之后,同样也是儿童进行装扮游戏不错的工具材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环保意识,例如儿童喝完的牛奶盒或者饮料瓶,还有装饼干的饼干桶。
  三、 以游戏者的身份,积极配合装扮游戏
  教师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和情绪变化,因此教师应该以游戏者的身份,满怀童心地与儿童进行内心的交流和引导,更好地发挥出装扮游戏的积极作用。教师与儿童进行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自身的用语和表情,尽量以询问的方式进行耐心的引导,更好地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和心理建设。例如,教师在看见一个小朋友在给布娃娃煮饭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哇,小玲,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呢?闻着好香的感觉,我可以试试吗?”或者说:“小玲你做这道菜的颜色好好看啊,可以告诉我,你在做什么菜吗?”这样具有鼓励性或积极性的话语可能推动儿童进一步进行装扮游戏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着儿童进行创造。
  四、 通过生活化的融合,拓展儿童的视野
  由于3~6岁的儿童仍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和不理解,甚至有些他们根本理解不到的地方,这时候教师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装扮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常识与装扮游戏进行结合,进一步丰富装扮游戏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儿童掌握生活的常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装扮教室,把教室装扮成公园、银行、超市、商场等具有社会功能的生活化情境,让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一下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官。教师可以让儿童看看商场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的用途是什么等等,通过生活化的融合教学,更好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对儿童的日后学习和成长都有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游戏教学,装扮游戏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装扮游戏教学是让儿童在大胆的尝试和想象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多方面和多角度的思考和想象,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进一步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装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好游戏者的身份,尽可能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和互动关系,为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不断努力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一)[J].动漫界:幼教365,2017(12):31.
  [2]陶学菊,朱玉.试论儿童游戏的本质及其特性[J].西藏教育,2018,No.291(6):30-34.
  作者简介:
  温静,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八一保育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