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 胜在激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研究的是分子、原子等抽象知识,必须要有相对充足的生活经验与科学常识才能理解具体的化学概念,所以我国是在初中三年级开设化学课程的。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需要我们根据初中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化学科学。本文将从以生活信息切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以实验探究为保,优化学生化学思维习惯;以质疑发现为主,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三个角度分析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策略分析
初三年级下启初中终点,上承高中化学教育,同时又是化学起点教育,本身便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许多教师由于中考应试压力不敢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生怕由于教师讲解不全或点拨不到位导致学生在化学考试中丢分,所以依然以理论接受教育为根本。然而,初中学段的化学课程学习难度不大,知识点较少,且大多数知识都是从人们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化学规律,呈现了强烈的启蒙教育特征。所以,初中化学教师也要认真把握化学教材编写者的本质意图,综合考虑激趣、方法、能力、习惯等多个层面的教育需求。
一、 以生活信息切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在经历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动荡形成期,他们会在此过程中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信念与道德标准,所以对外界事物的运转规则有着强烈的渴望。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信息切入化学课程,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为了解决个人生活疑问而主动分析化学问题,为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进展提供强有力的学生支持。
就如在“物质在水中溶解”一课教学中,我便准备了盐、糖、油等多种生活用品与几杯容量一致的清水。在化学课上,我逐一在水中加入了盐、糖、油等生活实物,用玻璃棒不停搅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哪些物质可溶于水、哪些物质不可溶于水。然后,我从可溶于水的物质中不断增加物质容量,直到溶解度达到饱和状态,产生物质晶体,借此引导学生学习了饱和状态与不饱和状态这两个化学概念。由于本课化学知识以生活实物为基础,学生或多或少知道哪些实物是可溶于水的,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本课重点化学概念,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
二、 以实验探究为保,优化学生化学思维习惯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验即是重要的科学知识,也是人们发现科学的基本途径,所以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我国教育部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化学实验作为中考实验的基本组成,促使初中化学教师切实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重,却以验证实验为主,并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丰富学生的发现经历,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就如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一课教学中,我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具体因素。有的学生指出,风这一自然现象会吹灭火苗,导致蜡烛无法长时间燃烧;有的学生指出,蜡烛的干湿程度也会影响蜡烛的燃烧情况,等等。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验证个人猜想,分析蜡烛燃烧的条件。在实验探究中,我鼓励学生用一个烧杯罩住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学生据此发现,即便烧杯可以隔开风,却依然无法保证蜡烛长时间燃烧,推测是否是蜡烛与空气的接触面会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然后,学生便据此展开了实验探讨,发现了氧气是蜡烛燃烧的基本条件。
三、 以质疑发现为主,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我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保障学生的人权,满足学生的自尊需求,所以新阶段的初中生也逐步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不愿意再像“考试机器”一样单向接受学科知识。这就意味着初中生很可能在生成性课堂中提出化学质疑,或者是寻求标准答案之外的问题解法。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尊重、鼓励并合理引导,促使初中生在质疑发现活动中逐步掌握学好化学的学习方法。
就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学习经历推测灭火与燃烧的关键都在于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推测只要人们能够隔绝物品与氧气的接触,则可避免失火事故的发生。然后,本班学生分析了出现燃烧问题的基本因素,发现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由此,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认识,并据此探究了燃烧的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灭火原理。
总而言之,初中生是否能够产生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与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初中化学教师的引导方法。因此,初中化學教师必须要在化学起点教育中激发与保护初中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引导学生提炼并归纳出化学知识的一般规律,为化学课程走向终身教育、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1):15-19.
[2]蔡静.为化学教学开一个好头——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36-137.
作者简介:
曲晓梅,山东省招远市,山东省烟台招远市西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