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北京联合大学法学学科的科研反哺教学主要体现在促进培养方案修正专业特色定位、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第二课堂”质效等方面。但实践中还存在科研反哺教学基础不平衡、教师认识有偏差以及学生的接受度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研讨沟通,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提升科研质效,积极实践科研反哺教学;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养成积极创新的科研意识,提升学习质效。
  关键词:学科;科研;法学;科研反哺教学
  在这个快速发展、多元需求的新时代,大学如何培养适应乃至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大学教师,如何将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自身发展的“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并驾齐驱的发展动力?本文结合法学学科专业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拟对科研反哺教学进行研究,期待与同仁交流互动。
  科研与教学关系的一般理论
  1.厘清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两对关系范畴及相关问题
  一是专业与学科。一般而言,专业主要是指本科专业,它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单位通过一系列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其输出的“产品”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某一领域/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建设主要围绕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计划及实施、实验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和专业发展水平。学科指学术的分类,亦即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重在知识、理论的研究,并输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队伍/梯队建设、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和研究生培养。它们目标不同,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主要目的,在于输出合格的人才,学科是以探索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人类未知领域为目的,主要输出知识和理论(体系)。
  同时,学科与专业又紧密联系、相互支撑。一方面,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专业注重关注社会需求,学科关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学科建设的知识成果是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教学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通过专业这个纽带学科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知识传承的具体承担者,也实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支撑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专业需求反作用于学科建设。专业体现着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能够反映社会的职业需求,并将这种需求通过课程予以体现,进而反馈给学科,刺激、引领学科对新的知识予以探索,并形成新的成果运用于专业教学。
  二是教学与科研。专业与学科是教师团队相对静态的,而教学与科研则是对其动态而言的。它们实施的主体都是教师,前者着重考察团队和整体建设成效,后者重点关注教师个人教学科研的工作成效,并同时落脚到人才培养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学、科研两个方面都要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学是第一位的。大学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因而大学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学,重视教学也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科研对教学意义重大。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创新知识、并随时保持课堂互动交流,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新旧知识和思维的训练,这是其他学习方式和手段难以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不间断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充分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惟其如此,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才更为准确、更能贴近现实需要、更具创新价值,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科研反哺教学的一般意义
  一是科研工作引领专业建设新发展。社会瞬息万变,教师的科研工作对此必将有所体现,特别是对学校从事应用型法学研究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必将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将相关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之中,从整体上反映和适应社会的新需求与新要求,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体现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甚至是课程内容之中。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专业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新需求。
  二是科研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有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就会有“灵魂”,就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阐述观点、传授方法。科研意识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思考得更加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中,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进行有机的衔接,弥补课程(内容)自身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个缺憾,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制度的学习热情。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会积极开展教研工作,申报教研项目、撰写教研论文,形成教研成果,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的社会效果。
  三是科研运用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工作,教师在其特定的專业领域成为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者和研究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发掘自身的科研素养,养成思考、探索的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能力。在教学中,科研水平高的学者型教师,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对于学生影响更加深远。教师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制度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及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法学学科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四十余年来,以经济法学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为龙头,北京联合大学法学学科积极开拓,长期坚持搞好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两手抓,法学专业已经成为社会需求大、深受广大高考生和家长欢迎的专业。多年来,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坚持不懈,秉持“学科专业一体化、教学科研两手抓”的理念,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   1.促进培养方案修正专业特色定位
  办学四十余年来,虽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几经调整、修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以专业规格、社会需求和本学科专业实际为基础进行调整和完善。1996年,经济法学学科成为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法学会金融财税法学研究会也挂靠在本学科专业,法学专业发挥金融财税法的研究优势,又重点建设了民商法(含知识产权法)学科,在此基础上法学本科专业突出经济法(含金融财税法)、民商法(含知识产权法)以及普通法律职业三个领域培养特色,培养了五千余名毕业生,为国家法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
  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最终需要以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予以落实。学科和教师开展的科研活动,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的完善起到基础性作用。以经济法培养领域为例,先后开设了“经济法”“金融法”“证券法”“财税法”“环境资源法”等系列课程,以支撑培养目标,也充分发挥了本学科教师团队的科研优势。学校著名财税专家刘隆亨教授积极开展课程建設和教材建设,“财税法”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教材近三十部,《财税法学》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经济法学(第七版)》为北京市经典教材。经济法学科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工作,“财税法”课程一直是学校法学专业的特色课程,这源于多年来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
  3.搞好科研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从操作层面上看,科研工作对教学的促进,可以从课题申报及完成、论文撰写等方面予以体现。课题申报是一次知识整合、团队整合、梳理思维的过程,对于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和自己课程的内容,教师研究得更加精、深、新,反过来促进教学的深入。课题获批后,教师从自己的研究项目中提炼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带动学生直接参与课题科研,锻炼学生的思维、科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时,教师充分研究论题相关的问题与元素,并将成果分享到相关课程,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学生也学到了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
  4.提高学生第二课堂质效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综合素养的渠道和平台,与“第一课堂”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法学专业目前有四类“第二课堂”的实践平台:一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从2011年起受市政府机构、法学会等的委托,先后成立了面向中小学生法制宣传的“青春船长”团队、首都大学生“保护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团队、首都“青年普法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志愿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和法学会组织的好帮手,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二是各类学科竞赛,如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法律文书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专业能力。三是党建和团建活动,注重政治性、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工作落实有抓手、效果好。四是教学计划之外的专业社会实践,学生主动开展专业实习,对其后续学习、职业安排都有积极的影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指导,提升了实践质效,展现了较高的科研素养。
  科研反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科研反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之间科研意识和水平有差距,科研反哺教学的基础不太均衡。教师队伍中由于梯队差距、个人意愿与能力的不同,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强弱、科研水平高低、科研成果丰俭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实践科研反哺教学的基础也不一样。因而,教学与课外指导也存在不同的风格和样态。二是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不够充分。部分科研基础好、成果较为丰富的教师在反哺教学方面存在认识偏差,将二者对立起来,反哺教学的意识和实践不充分。三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主动性有所差异,科研反哺教学的效率不够高。法学专业的学生教学计划内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还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部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态度不够积极,致使教师指导的覆盖面不够广,影响了指导效率。
  2.提高认识、完善措施,提高科研反哺教学质效
  一是求同存异、加大科研投入,打好科研反哺教学的基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重视教学投入的教师尊重其个性,对于科研意识强但有困难的教师完善科研激励措施,增强科研信心,并引导其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二是加强研讨和交流,提高认识,引导教师积极实践科研反哺教学。对于部分教师的认识偏差,除加强制度建设外,通过加强研讨和交流来改变并提高对科研反哺教学的认识,达到思想上认可、行动上践行。三是加强指引学生平衡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关系,实现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共同提高。加强指导使得学生认识法学理论学习和法律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在实践中接受指导教师前沿、严谨的指导,在实践中养成探索、创新的科研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堂,杨靖民,王维红,等.环境类专业科研促进教学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分析[J].才智,2017(1):65.
  [2]方月善.探析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1.
  [3]张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促进教学途径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9):4-5.
  [4]李慈,徐云,蒋西明.高校科研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和途径[J].内江科技,2011,32(11):30-31.
  [5]谢卫红.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07(2):75-76,80.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