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凤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高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并且试图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过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与理论阶段,必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将其贯彻到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建构策略;教学研究
  “支架”一词可以理解為支撑的根本,而“支架式”教学则是构建学生整个知识以及学习体系,为学生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这一基础主要来自教师,教师利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多新的知识,这便是“支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超越眼前的认知局限,吸收各种不同的理论与见解,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让“支架式”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根据化学教材中设置的适当的知识点与这些知识各自的特点创设出有趣的情境问题,利用这些情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目的。只有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支架式”教学才能发挥效果。教师在创设情境问题时应当充分发掘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个人兴趣、爱好,有目的性地为学生营造出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能力,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质疑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较为牢固的“支架”。与此同时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带动下也能够更加自主地观察事物,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获得新的理解和收获,进而不断提升自我,形成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状态。以教学《生活中的材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化学材料的资料,制作成一个小视频,然后以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课堂导入,接着再针对视频中的内容提出以下几个情境问题:1.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会遇到哪些材料?其中天然材料有哪些,合成材料有哪些?2. 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
  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原料都是什么?这些材料还有什么其他的应用途径吗?这些问题都具有十足的开放性,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这些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也具有十足的趣味性,而且利用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的方式也足够新奇有趣,各方面都十分符合创设情境问题的条件,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为之后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打好基础。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或者说构建出的“支架”中自我探索、自我探究,进而得出超出现有知识范围的结论,从而获得知识上的自我扩充,所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支架式”教学的关键过程。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支点,利用这一“支点”,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出“支架”。以教学《合成材料》一课为例,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许多不同的无机金属材料或者有机非金属材料了。对于刚刚学过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有机高分子材料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内容,不过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种,其中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将化纤材料和羊毛、棉线等天然纤维放在酒精灯上燃烧,然后对这些材料燃烧后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不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从纤维的化学构成以及合成过程等多个角度思考反应现象的不同之处,再让学生围绕着最终的燃烧现象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自行设计探究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出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之间的区别。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并且通过自主探究收获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技巧,这也是“支架式”教学的重点所在。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众多具体教学策略中的一种,这一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且为每一个小组分配小组长,让小组长充分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探究,并且要对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之间的思维与想法能够互相促进,有利于将学生之间的“支架”融合、重构,进而形成新的“支架”。不过光有合作学习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入适当的评价机制,应当有效地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设计评价过程。其中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评价角度: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各个成员的具体主观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客观评价。将合作学习与适当的评价机制相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扩充自己的“支架”,让小组整体的知识体系转换成小组每个个体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达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四、 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利用有趣的情境问题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扩充自己的认知范围,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与适当的评价机制中收获更多的经验与学习感悟,互相分享学习成果。本文围绕着“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进行讨论,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金彬.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
  [2]程铭.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1):74.
  [3]彭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科普童话,2016(44).
  作者简介:
   黄凤妮,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