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丹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制定明确的活动策略,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明确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真正为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障,从而满足学生稳定发展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 引言
  當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以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和积极的合作探究能力为重点,由此才能为学生未来稳定长远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针对学生特点、教学要求等,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能够为提升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问题表现
   (一) 欠缺明确的分组分工,整体学习气氛有待改善
  对于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其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和良好互动下更好地研究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有极大意义。但对于实际的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却存在小组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同学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会存在成员间欠缺明确分工的表现,成员间不能明确自身责任和任务,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强,在实际的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活动时,时常会存在你推我、我推你的现象,这样将会对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小组成员中欠缺较高的集体荣誉感,难以将集体团结力量更好地展示出来,这样将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成员间交流不够的表现,整体学习气氛并不高,对此将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难以更好地提升。
  (二) 课堂秩序较为混乱,难以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要求
  对于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来说,其与那些主课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掌握更多应用知识,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能够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地凸显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但针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时常会发生教师难以把控教学秩序的信息,而且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当中,必须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有效优化教学秩序,由此能够为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 科学分配小组,优化课堂氛围
  首先,合理地组建小组,确保组间水平相当。
  针对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想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明确分析和掌握,并针对学生的性别比例、学习情况以及性格倾向等进行科学搭配,其每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5-6人左右。而且每组当中的成员也要有不同层次的形式,一般要选择两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两个能力适中的形式以及两个能力稍差的学生来分为一组。而针对“组内异质”,就是将特长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而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进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其优势和重要性。而针对“组间同质”,就是应确保小组间距离应是最小的,确保其各个小组的实力都保持相当,由此能够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保障。
  其次,科学选择小组组长,开展有序的小组学习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要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组长,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推荐的形式来选择,获得组员同意后方可当选。而对于组长的要求必须要具有组织能力、乐于助人等精神,而且要求组长应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积极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并督促组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也要由组长在开展操作中及时的调控组内的进度保障学习任务能够更好地完成;而且组长也应具备能够总结组内成员观点的能力,并做好发言与评价工作。
  最后,优化课堂氛围,提升整体学习水平。
  合理有序地课堂是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对于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其每周每班大约会上一到两节课,而这使得学生很难更好地熟悉信息技术教师,这样也将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敬畏程度不深,而且在课堂上,让学生上机操作的环节非常多,因此课堂比较容易失控。对此,教师应在学生机与教师机当中安装相应的电子教室,进而能够为小组合作任务的布置、学生的发言和反馈评价等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掌握更多知识,进而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二) 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任务型”教学,问对于合作内容设计的核心就是合作任务的设计环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由此能够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求不应过多和过高。制定共同的合作目标,能够为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最后,应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并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文件”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并为学生制定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电脑中文件的图标,可以正确认识常见文件类型,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画图软件来建立图像文件。在课堂上,待教师讲解完本课知识点后,应让每小组来针对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探究中掌握和理解本课知识,为整体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 凸显教师引导作用,合理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应科学有效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出来,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堅实保障。所以教师要转变以往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主体,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由此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应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合作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和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是较好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由此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 以评价来反馈小组合作的成果,制定良好合作循环体系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其评价环节应体现出“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原则,主要就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进行融合,注重与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形成获取、处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中对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提升整体学习的效果。也要将合作小组的集体评价和对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进行结合,注重的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须要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进行结合,在合作小组达到了目标后,应对小组进行合理评价,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也为提升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 结束语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情况等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并吸引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有效性,这样能够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建.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界,2016(16):185.
  [2]陈月娥.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122-123.
  作者简介:
   朱丹,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杭西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