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素灵

  
  摘 要:打造活動型课堂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亮点。本文以九年级《参与民主生活》为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模式,即“明确议题,激发兴趣——活动体验,探究学习——总结拓展,提升素养”的三个环节,期待对本学科的课堂实践与思考有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活动型课堂;道德与法治;模式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明确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型课程。同时新编写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都不约而同突出强调了活动型学习方式。这二者都必然要求塑造活动型课堂。什么是活动型课堂,是指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因此笔者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为例具体探讨活动型课堂构建模式,力求更好的以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
  一、 活动型课堂的具体构建模式
   (一) 明确议题,激发兴趣
  活动型课堂的实施,首要工作是设计活动议题。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议题主要就是指这节课探讨的话题,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必须体现课堂授课的具体内容,还要充分展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它不仅开放领先,而且反映了教学的关键点和学习的难点。现代信息时代,议题资源材料丰富多彩,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具有时代感“接地气”的话题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关注,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课堂活动。如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中,从学生的认知经验来说,对参与民主生活是陌生的,如何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行使民主生活的途径”更加便于学生理解,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有趣生动?笔者选取了“讨论福州地铁是否应该调价”这样一个议题。因为地铁一号线就在学校周围,去年刚开通,上放学,出行乘坐地铁已经成为附近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票价的调整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个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兴奋点和兴趣点,学生们有话可说,愿意表达。
  (二) 活动体验,探究学习
  对于活动型课堂,显然活动是最主要的特征。从活动范围来看作者以为这里的活动不仅指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应该包括课外活动的延伸。从活动类型来看,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模拟,辩论,展示,讨论,表演等等,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呢?真正的活动必须是活动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活动,也就是能够唤起学生内心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才是有效的活动。而要想实现这种有效性,毫无疑问活动的设计是重要环节。对于活动的设计要系统化,结构化,一体化,避免活动零散,无序,随意;其次问题的精准设置才是连接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真正成为承载课程内容与目标的基本方式,才能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
  如在《参与民主生活》中,在确定议题后,笔者设置了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福州地铁是否应该调价”。比起单纯的讨论,听证会这种活动形式学生比较新鲜好奇,同时因为听证会本身就是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途径,因此这种体验活动就是参与民主生活的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正是这节课活动设计的一个亮点。如下表
  当然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学习,于是笔者紧接着精心设置了几个讨论的问题:1. 投票选出听证会代表以及听证会综合代表意见做最后的决定这两个环节分别属于行使民主权利的哪一种途径?2. 你们在观察整个听证会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对你参与民主生活有什么启示? 3.
  你认为听证会的开展有什么意义?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能够比较轻松地归纳行使民主权利的三个途径,同时还能引导学习者通过比较,轻松地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以及民主监督的区别,明白民主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可以通过探究反思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从而增强民主意识,自觉投身到民主生活中,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三) 总结拓展,提升素养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活动型课堂实施的真正目的。目前关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完整表述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因此活动型课堂的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未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养成一定的学习思维力,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笔者把活动型课堂的模式构建第三个环节设计为“总结拓展,提升素养”。如在《参与民主生活》中笔者的总结拓展是直接打开福州12345便民网,让学生浏览便民网上的留言,截取其中一两个发表的夸张不实言论,让学生对“互联网+”环境下有人在一些政府工作平台上随意发表不实言论这件事进行点评,提醒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不实言论可能会带来的危害,目的让学生用辩证思维清楚认识到要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参与民主生活要依法有序进行,以此培养学习者具备正确的政治认同感、严谨的科学精神,强烈的法治意识,其次以便民网为实践平台,通过合作团队的学习探究共同完成一个课外实践任务:即围绕自己学校周边上放学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调查,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选出一份最佳方案登入福州12345便民网站提交一份建议!这样就把课堂活动拓展到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学以致用,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
  二、 活动型课堂的反思
   (一) 活动型课堂对老师素质的要求
  活动型课堂中议题的选择,活动的把控,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最后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任课老师必须具有时代的敏感性,关注社会热点,网络热词,国内外大事,养成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应该不断研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钻研课标要求,关注力求充分体现活动型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 活动型课堂的多元评价方式
  对于活动型课堂来说,单一的评价方式与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评价时应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师应该结合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观点进行及时点评,或肯定、或指导、或补充、或激励,则更加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培养。
  (三) 学生自主学习,先学的意识的树立
  教师在课前,可以事先通过电子材料、网络链接、微课视频、导学案等形式指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学科基本的知识观点和基础技能,这样才能为参与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保障活动过程不走偏,不空谈。
  (四) 拓展课堂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
  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活动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思维活动,更应该拓展到课外实践,所以活动型课堂还需要老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的经验与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研究性学习,社区宣传等实践途径,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活动,团日活动等相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践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当然活动型课堂模式的探讨一定不拘泥于此,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共同研究,期待更多的教育同仁对此进行探讨,完善,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4-8.
  [2]施琼.基于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活动型课堂建构[J].新课程(下),2016(2).
  作者简介:
   梁素灵,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