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思维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用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逆向思维;巧解;应用题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对生活中或社会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小学数学题的解析中,大部分的题目都可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思考模式更加多元和有效。
  一、着重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长期训练中,学生掌握了顺向思维模式后,往往会形成一些“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涉及到“少”则只会用减法,涉及到“多”则只会用加法的定向思维,这种定向思维无法引导学生运用更多元、有效的解题策略,进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逆向思维,了解逆向叙述,从而从反向入手解决应用题。
  比如:正值夏季,水果丰产,某一果园中有400棵果树,其中250棵是芒果树,其余全是苹果树,那么芒果树比苹果树多植多少棵呢?
  分析:这是一道需要通过两个已知条件推算出不知条件,并根据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因此,学生只有准确的掌握“已知大小来求差”的数量关系,才可求解出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反向分析法”。
  第一,题目中的问题需要学生求解什么数?(相差数);第二,要求两种树木的相差数,则要首先了解两个已知条件。(大数:芒果树;小树:苹果树);第三,大数和小数的数量是否在已知条件内?条件已知则需要找出相应数目,如果条件未知,则应先求出未知数目(芒果树250棵,苹果树未知)。通过这样的反向引导,学生能够明确了解苹果树的计算方法为“树木总量”减去“芒果树数量”,最后用“芒果树数量”减去“苹果树数量”即可获得最后答案。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提点,但学生在讨论或研究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反向思考的意识,从而能够逐步找出数学应用题的适当求解法。
  二、注重转换学生的解题思维
  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很容易受到某一思维定式的限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根据现有的问题运用符合问题发展的“顺向思维”进行解答,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将学生熟知的顺向思维题目进行转换,为学生展示全新的逆向思维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进而逐步使学生培养出逆向解题思维。
  比如:文具店中原有23支钢笔,卖出15只后,又新增加了12副,这时文具店中还有多少只钢笔呢?
  这是一道相对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在找准数量关系后就可通过“原有总数-卖出数目+新加数目”的顺向关系,获得现有的“钢笔数目”。在学生对这种类型题目已经有轮廓性认知后,教师就要将同一题目进行转换,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枷锁,形成新的逆向解题思维。如此题在转换后则变为“文具店中原有一些钢笔,卖出15之后又新加了12只,此时文具店中还剩余20支钢笔,那么原来文具店中有多少支钢笔呢?”在转换后,学生就可通过与先前相反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即为“现有的数目-新增添的数目+卖出的数目”,从而获得“原有的数目”。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能够对各种类型的数学题进行逆向思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拓宽自身的认知范围,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从而感知数学学科多元化的魅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比如:在学生已经熟知梯形面积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某一梯形玩具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其中它的高为5厘米,上底为3厘米,那么它的下底为多少厘米?”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转换,逆向推导出“梯形的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长度”的公式,从而计算出下底长度。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很好的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逆向思考技能,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
  (二)在分析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分析数学题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逆向分析法,就是学生从最后问题往前逆推,寻找需要解决该问题的已知条件,并根据已知条件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这种从问题出发寻找问题条件的思维方式,不但目标极为明确、逻辑也相当严谨,特别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比如: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少8人,女生有多少人?这类问题中的“比较关系”较为复杂,与“正叙题”中的“少减”、“多加”呈相反关系,相对较为难解,学生往往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就要强化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分析能力,只有教师有效培养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形成对此类题目的解题反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题目中具有共同特征,但实質不同的条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清题干本质,并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才能够区别对待、正确解答,这对于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强化逆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逐步深化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提高数学的灵活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蓉.小学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2018(44).
  [2]任雪三.应用题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例举[J].安徽教育,198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071.htm